WFU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太極拳論第二十講:忽隱忽現


講者:葉金山宗長
文字稿整理者:彭啟豪館長

練太極拳,手僵硬的情形很多。自己練技時手是硬的,這是程度最差的。沾粘到敵人時手出現硬,被人撥動時手出現硬,走化時手出現硬,反沾別人時手出現硬,被人拿住時手出現硬,拿人施技時手出現硬。這些都是沒有虛領頂勁,都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也都練不出真正太極拳。

以「懸磬」來說,用柔軟吊繩將玉石做成做的磬,懸吊起來,這時整個磬的重心下沈,即如「氣沈丹田」。但是因為懸吊的上升力抵消了重力,所以被懸吊的磬,會變的很輕,只要微風便能吹動它。就像一口大鐘置於地上,重力加上磨擦力我們很難推動。但用繩索懸吊起來之後,雖然重力向下沈,但被繩索的上升力抵消了,所以我們往往能輕易推動這個大鐘。這就是懸吊系統作戰方式,移動身形會比較快,而且靈活的原因。

一個上下都硬的東西,像一個裝水的保特瓶。我們輕推它瓶口,它連瓶底都會被我們掀翻。因為他上下堅硬,一處被推動全身都動,一推瓶口重心不穩全瓶傾倒。但是如果是一個大塑膠袋裝水,我們往它袋口推,它袋口輕移,下面整體卻動都不動。因為袋中之水的特性,就是頂頭虛領、重心下沈,所以我們動它不易。

太極拳就像這樣,所以上有「虛」字,下有「沈」字。這就是王宗岳太極拳的「虛領頂勁,氣沈丹田」。能夠「虛領頂勁,氣沈丹田」,全身就能夠以懸吊方式進行作戰,重心就能夠不偏不倚,保持動態中的穩定。全身也都能像氣或像水一樣,安然舒展自然流動,這樣就能完全做到太極拳說的「忽隱忽現」。

這是因為,當我們利用虛領頂勁的懸吊技術之後,移動變化會變得很輕、很靈、流動很快。這樣輕靈流動的太極拳,就像氣或像水一樣,如果你去推氣,被推的氣也不會擋你,它在你手的前方就忽然隱去不見了;當你的手停下來,這氣又集中過來,它在你手的前方又忽然顯現了。你去推水,被推的水跑走不見了,它忽然隱了,你不去推它,它又集中過來,它又忽然現了。這就是太極拳能夠忽隱忽現的原理,因為太極拳是追求鬆柔氣化的拳,才會有這種技術的呈現。

各位從我的講解中,慢慢可以發現,王宗岳祖師在太極拳論中,所用的每一個字,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技術意義的。太極拳論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實實在在地,在說明太極拳各種技術原理的。太極拳論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不是隨隨便便寫下去的。

就因為祖師拳論的用字精鍊,所以我將拳論中的文字,一字一句釋放出來時,才會有這麼豐富,這麼精闢,這麼令人讚嘆的內容可以說明。絕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學問好,絕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口才好,才能口若懸河,講得天花亂墜。實在是因為王宗岳祖師的文字中,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原理,精深的奧義,即使我費盡唇舌,也無法一次就講得圓全通透,讓大家一目了然啊!

可惜這些文字,對於那些不通拳理的人來說,卻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因為他們只能見到文字外表,根本進不了文字裡面的技術原理,因為他們完全是有看沒有懂啊!所以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對他們來講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他們才會覺得,王宗岳祖師,誠誠懇懇寫給後人看的拳論,都是誇大的話,都是自吹自擂,把太極拳吹噓到很偉大的形容詞。所以他們才會看輕王宗岳祖師,以為王宗岳祖師,只不過是他們眼中的平凡人,所以他們才會叫人不要讀太極拳論。

其實,王宗岳祖師是用盡心思,將他一生所學的武術精髓,用這些再三推敲的精煉文字,來詳實紀錄太極拳的技術原理,好讓有緣的後人,能夠繼承他的武學。可惜過去武者大多學養不足,只會望文生義,郢書燕說,根本無法參透拳論文字背後的技術。王宗岳太極拳,才會一直塵封在文字之中,不被今人理解,甚至還被今人誤會,這是非常遺憾也非常可惜的啊!

我們今天發願作為王宗岳祖師的繼承者,一定要好好用心研究太極拳論,要用現代人能聽得懂的話來解說,讓他們能夠明白拳論的義理。這樣我們才能不負先人,無愧後人,為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擔負起承先啟後的責任啊!

----------------
重點整理:
虛領頂勁,如西山懸磬,如塑膠袋裝水
上虛下沉,即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忽隱忽現,如同氣和水一樣,去推而隱去不見,不去推又集中過來顯現
太極拳論,一字一句,全都是實實在在的技術
用心研究太極拳論,承先啟後,發揚王宗岳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