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的人,每個人都知道鬆柔很重要,但為何練不成的還是在於多數?根本上,還是對於鬆柔的認知、體悟、實現,和真實太極體的模式,有太遙遠的距離。
以一個鬆字而言,放在不同層次的武學經驗,會形成完全不一樣的形態。一般人心中的鬆,是固態的鬆,所以要把全身的筋骨放軟,就是鬆。這部分,當然也很重要,但卻無法應對外在的力量。當一個外力加在身上,瞬間就變僵硬了,這就是只是停留在固態的鬆。這在宗岳門太極拳的學習了,先是由五弓大展開始,很快地將全身地勁整合在一起。通常也可以檢查,學生在面對外力的時候,「哪裡沒有放鬆」,力量就會卡在那裡。很快地把從頭到腳鬆柔的要點調整一次之後,全身鬆柔,內勁立刻湧現。當學生體會到強大的內勁和正力感之後,以後的學習,就會自然放棄不必要的肌肉力了。
接下來就要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所謂液態的鬆。這部分是需要各種引落術的導引,讓各種方向的力量流入身體,都會習慣引進、落空,而不是下意識地排斥。這是學習太極拳,身體最難克服的一件事。因為我們的身體的本能,遇到力量就是想要抵抗。在不抵抗的狀態下,體驗身體自然放鬆引進、落空、倒手反擊,就需要「學習」認識內勁的流向。這部分的學習,就像是建構水利設施的「排洪道」,如何能疏通巨力,而不能在任何一點抵抗。甚至能體會「閉迴路系統」,不僅能將對方的力量導至腳底,還可以把力量導回給別人。
第三個階段,則是學習「對」法,在每一個靜止的鬆柔點上,要能維持對抗強力。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好的水利工程,雖然已經建立一個疏洪道。但從外觀來說,卻不知道哪個位置可能會崩潰。這時候就要由好的老師餵勁,用強力壓制學生,讓學生體驗在特定推托帶領的軌跡下,都是能夠用鬆柔的方式,將內勁集中在沾點之上。感覺就像是五弓大展從對抗正力型態,進入到對抗斜角力的模組。
第四個階段,則是學習水利工程的操作模式,則是開始要用指法來控制。意思就是,學習控制對方的水流,然後將水流導向對方。在宗岳門的指法訓練裡,最重要的就是「金剪指」的技術。用指法帶動出戳砸的拳法,或是上翻肘、下壓肘式的化解,甚至是進入到「下翻肘式」的技術。下翻肘式的重要性,就在於對方同時壓制自己的手和肘的時候,可以讓化解、蓄勁、拆點壓制在一個動作裡完成。
第五個階段,才開始進入氣化的訓練。經由串子術、槍型推手,將氣聚集在沾點之上,和對方作戰。在餵勁的時候,仍然是要先學習把氣點的勁顯現,老師才能感受到內部的運作是否正確。
第六個階段,則是要將氣點完全隱藏。這時候氣的作用,已經不是用來發勁,而是用來偵側對方,黏吸住對方。身體則要完全放鬆,全體透空、以靜制動。這個階段,才算是太極拳用技和練技最後狀態,之前的訓練,都是為了這個全體鬆空,無形無象的個體做準備。到這個境
因此,從太極拳的訓練過程裡,我們可以發到,鬆還是一切的根本。但這樣的鬆柔狀態,不是「鬆散」的,而是一種極度聚集鬆沉的狀態。先從全身的勁,整合成一點的勁,再從一點的勁,虛空為整體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