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練拳隨筆.內三合



為了準備攀登玉山,近日都6點多起床,暖身跑個 3~5km之後,再練太極拳和奇槍到9點,開啟一天的早晨^^

規律而正確的練習,果然還是讓自己體力和技術,持續進步的唯一方法。很多體悟,也會如泉水般,突然地湧入身體內。每練習完一次,就覺得又是更新版的自己。

放鬆的基礎,來自於正確的姿勢



正確的姿勢,必須經由老師的指導,還有自己的不斷修正,前者是踏出第一步的開始,後者為成功的關鍵。所謂「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也。

我們在練拳的時候,要保持很高的「自我覺察」能力,每一次的出手,都要很清楚自己哪裡是正確的,哪裡做得還不夠好。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自覺」,那練功的效率會很差,甚至還可能練錯而不長功。

心與意合


所以,任何中國武術的基礎都要先從「形」(姿勢)開始,先從「站樁」開始。因為這是顯於外的,不僅老師容易傳授,更重要是學生較容易「自覺」。

我強烈建議自己站樁的時候,務必要配合「鏡子」,這是訓練「心與意合」最好的方法。

我們在站樁的時候,都會「想像」自己站的很完美,可是如果你照鏡子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仍然有許多不平均之處可以調整。「魔鬼藏在細節裡」,太極拳的結構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不是全對就是全錯。任何一點小問題,都會像是骨牌效應一樣,完全崩潰的。這也是太極拳要「慢練」才會進步的關鍵。

當想像中自己的任何動作,和鏡子中自己的任何動作完全一致時,才能算是「心與意合」。所以,我覺得在鏡子前練功,是可以最快直接反饋學習成果的方法。

意與氣合


第二個階段則是要學習放鬆,也就是「意與氣合」。所謂的放鬆,並不像一般人腦中的完全不用力,通常那叫做「散亂」。回到今天的主題,「放鬆的基礎,來自於正確的姿勢」。姿勢不正確,任何放鬆都是假的,都是會崩潰的。所以,如果自己不夠放鬆,第一個要檢討的還是自己的「姿勢不正確」。

由於放鬆是顯於內,很難自覺,也很難形象化。以宗長的描述,就是要在做任何動作的時候,都要消去「牽筋扯絡」的感覺。更抽象點的敘述,就是整隻手都有融化消失掉的感覺。以我自己最近練拳的心得比喻,就覺得自己「秀若處子」,全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像變成綿花糖一般,入口即化。

此外,鬆柔也是一個「相對值」的概念。進步的開始,就是「找到比自己鬆的老師」好好學習體會。因為在更鬆的人面前,自己認為再鬆都是相對的不鬆。當然,如果是自己練功,就要和自己比,練完拳要比練拳前更鬆就可以了。每天都要有所進步,不能懈怠。

追求大鬆大柔,是學習內家拳,一輩子的修行!

氣與力合


最後一步,才是追求「氣與力合」。也就是在正確而放鬆的姿勢下,形成和運用內勁。

形成內勁比較好體會,簡單說就是檢驗站樁,要求自己在放鬆的時候,對方從自己的正面用力推,自己不能被推動。當對方突然鬆手的時候,自己身體也不能有絲毫地向前衝。這就是形成內勁的開始。

而這種用自己的內勁,正面對抗力量,也是運用內勁的第一種方法,稱為「對」法。

維持自己的內勁,完全順應對方的力量,不改變對方的力線,則稱為「吞」法。

運用自己的內勁,避正打斜,以正驅邪,轉到對方的側面壓制,則稱為「蓋」法。

最後,學習運用自己的內勁,不斷沾黏連隨追蹤對方,則稱為「敷」法。

敷蓋對吞,皆為內勁的運用。學習順序為「對、吞、蓋、敷」。

核心四術

對法,屬於宗岳門「連環方位術」,學習十三勢八卦五行,內外三合,「掤捋擠按需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吞法,屬於宗岳門「引落術」,「引進落空合即出」。

蓋法,屬於宗岳門「串子術」,「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金」。

敷法,屬於宗岳門「罡氣術」,「沾黏連隨不丟頂」。

王宗岳「太極拳打手歌」,武禹襄「四字密訣」,就是宗岳門的核心四術,其實就是「內勁的形成和運用」,摔打拿踢的元素!

知行合一


知行必須合一,拳論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實實在在可以操作的技術,一點點幻想和虛假都不行。唯有經由這樣的學習,才能體悟王宗岳祖師的內涵。

希望經由這篇解說,讓更多有心於太極拳的人,明白循序漸進學習太極拳甚至是所有中國武術的次第和方法。千萬不要迷失在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無謂的文字爭辨中,才能完全專注在太極拳技術的學習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