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啟豪 中醫師
近日疫情升溫,仍然遇到許多確診和剛確診解隔的病人。又遇到親人確診,幸好有學習中醫,可以幫助家人恢復健康。
總結來說,運用辨證治療所使用的中藥,可以發揮很好的療效。許多病人回饋,往往吃一、兩包即明顯改善,有別於以往對中醫慢速的印象。以下分別整理心得:
8/1開始,正式調任土城醫院,繼續在長庚體系服務。
除了中藥之外,也有針灸和雷射針灸治療。處理相關內兒科疾病(失眠、焦慮、腸胃、突發性耳聾、耳鳴、顏面神經失調、鼻過敏...)。
休息一週,預計8/8上午,開始看診喔^^
第一次在台北長庚演講,主題「中醫顧脾胃」。
從中醫養生治病,到舌診的介紹,最後分享濕氣的處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收穫啦。
預告下一場演講,5/10(二) 早上10:00-11:00,長庚醫護社區關懷中心,分享中醫和太極拳喔^^
當天參與人數40人,問卷回收32人。滿意度調查平均也有4.55/5分。
有長輩留言:「茅塞頓開: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醫生太棒啦!」
很高興能對長者們有幫助和收穫啦^^
學期末,持續來到長庚大學指導太極拳。時間有限,仍然是從最基礎的功法教起。建立太極拳結構力學的認識。以下簡單整理這兩堂課的重點:
1. 方樁:手和身體維持90度的夾角,是方樁的基本結構。出拳的時候,必須要在「斜角」上。
2. 沉肩墜肘(爭):肘要墜向斜角(前隅),此為正力勁線。
3. 涵胸拔背(裹):肘往前隅墜的時候,胸肋則是往後微收,兩者意念對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