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課最大的體會,就是在文字描述的拘限性下,如何經由不斷逼近正確沾點感覺,更接近太極拳。例如,「入榫」兩個字,其實目標是在描述,兩個沾點接合的時候,完全順著沾點,調為應敵成體的狀態。但在文字上因為多了一個「入」的動態,所以在施技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就會產生慣性。而在沾點上主動和被動的差別,就會導致在用技上完全的不同。
我們最近的上課重點,都放在沾點感覺的體會上。因為太極拳論的描述,完全都是在講沾點的感覺。當我們和對方接手的時候,最多只能產生水蛭般的壓力,愈輕愈柔愈好。「所謂一靜無有不靜」,就是絕對不能產生任何的慣性。對練的時候會發現到,只要在沾點上,稍微頂抗一點點,就會受制於人。反之,對方只要力量大一點,在我們身上產生慣性,我們就有機會能引落對手。鬆柔才能克鬆柔,希望各位師兄開始每天都要往更鬆柔去追求。如果沾點可以不斷拆點引落合出對手,就可以完全因敵成體用技。而在控制中的每一點,都可以使用分擊來擊殺對方。
「一靜無有不靜」,是在沾點上不能產生任何慣性。相對的,則是「一動無有不動」,就是全身都會配合著沾點在運動。因此當我們鬆柔的時候,整個身體才能感受到沾點的波動,完全順應對方。如果一直不小心頂到對方,而不自覺。以後在分擊的時候,就等於是一直中拳,兩者是相等的。不招不架,犯了招架便是十下。
體會一動無有不動,除了「指領」、「沾點」,還要注意「命意源頭在腰隙」。退纏的時候,全部都要指領,指催肘,肘催身,身催步。沾點一直拆點二起攻擊對手。如果身體動太快,或是步太快落了。代表沾點又沒有仔細在追蹤對手了,一想到身體,一想到步法,沾點就會脫開崩潰。我們常常覺得,站不穩是不是步法或身法的問題。其實是手法不對,次之是身體沒辦法好好地配合沾點,整合性的運動。如果身法,步法真的一直無法配合,才要複習之前的腿步法課程,把基礎再練的更穩固一些。
今天的課程,進入到正身回纏,是以戳形的方式起手。同樣的,手往對方的手戳形滾鑽。一接觸到沾點,就要順敵導勁,形成平行疊臂。同樣的,依照採挒肘翻入斜角的順序,完成片旋。如果對方的力量太強,再順勢後旋倒步,前腳輕墊。千萬不能直線退後,會被對方打出出。正確的步法,連續做的時候,會好像繞圈圈一樣。
下次開始重點會放在正身回纏,還有抹眉的用法,繼續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