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教學記錄--出拳(藏刀、鷹翻)

今天的上課重點,整合了各種模式的出拳。包含「砸砸、砸戳、戳砸、戳戳」。其中的連結,又可細分為「引落收拳」和「串子收拳」兩種。兩者的差異點,在於前者的沾點,是用落空、下壓肘式的軌跡。後者的則是用蓄勁,下翻肘式的軌跡。此外,從中介紹了,藏刀法,和非常重要的「串子式鷹翻」,這都是在出拳的時候,非常重要的技術。以下分別整理重點之:

1. 砸砸一:出完砸拳之後,可以用「串子式鷹翻」收拳,特別注意,位置和「戳拳型」相同,但卻是扣腕鷹。過程中,「掌隨肘走」,保特「圓感」。這裡的重點,在於串子式鷹翻,肘必須要內勾近來,形成如「投石機」般,蓄好勁之後,再往前隅砸出。然後,不論出拳和收拳,都要盡量三式一線,薄如一線。所以,上翻肘式也是很重要的過渡點,盡量貼身,掌肘兩朝天,切忌橫開。而肘盡量拉高,自然會帶動身體騰起,然後再往下砸。砸拳完之後,注意重心完全在前腳,頭不過腳尖,出拳身形則是拔起的。

2. 砸砸二:出完砸拳之後,重心在前腳,掌隨肘走變成戳型,然後用「下壓肘式」收拳,又回到「鷹翻」之後,再出砸拳。

3. 砸戳一:出完砸拳之後,同樣用「串子式鷹翻」收拳,然後再戳拳出。這個地方,也可以用我們之前學過的標準串子術,用「戳拳型」收拳,由一剪指轉二剪指出戳拳。動作和單鞭的出拳法相同。

4. 砸戳二:出完砸拳之後,重心在前腳,掌隨肘走變成戳型,然後直接戳拳出。

5. 戳砸一:出完戳拳之後,用「如封似閉」的手法拉成上翻肘式,再砸拳出。

6. 戳砸二:出完戳拳之後,用「下壓肘式」收拳,又回到鷹翻之後,再出砸拳。

7. 戳戳一:出完戳拳之後,用「如封似閉」的手法拉成上翻肘式,再用串子術出戳拳。

8. 戳戳二:出完戳拳之後,用「下壓肘式」收拳,再延原路線,直接戳拳回去。

(待續ing)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教學記錄--以靜制動

最近的上課內容,以開門術為主。延續以靜制動的觀念,提到閉關修練的方法,同時也再次複習太極拳論。以下分別整理重點之:

1. 開門術:除了側骨接手,帶骨黏肉,拆點綿密,更必須要「隨屈就伸」。不論是使用什麼手法,都要像最簡單推掌一樣,要不斷保持正力。在開完門之後,則要注意是否有「補位」,合到三角形陷阱。這在單手練習時候,比較熟悉,雙手開門練習的時候,常常會忘記補到位,正力就會在後期崩潰,達不到開門的效果。教學的時候,可以用「發勁」的方式,強化對於正力的掌握。

2. 以靜制動:太極拳的重要心法之一,就是「靜中觸動動猶靜」,或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進而達到「以靜制動」的技術。這裡要特別注意,「靜」不僅只是心法,而是一個技術。在符合太極拳的軌跡之下,所自然形成的技術,而不是心靜即可。簡單來說,我們在練太極拳的任何動作,都要切割。如同動畫一般,看似連續動作,其實是由無數個靜態的動作所組合而成。這樣的概念,也稱為「飛矢不動」,也就是「視動猶靜」。這在太極拳的訓練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唯有經過這層訓練,我們才能把任何看似簡單的功法、套路的招式,拆解成無數個細緻的動作,並且應用於實戰之上。

3. 靜如何制動:太極拳的靜,最原始來自於靜樁的概念。我們的內勁全都來自於鬆鎖定,在任何一個靜定的點上,沾點的正力,必須是最強的。或是全身都必須鬆透,將正力集中於一點之上。這要如何做到?最基本的各種樁法,就是整勁的基本功。關鍵在於,將散亂的全身,整合在一起,全身要完整一氣,但這也只是基本功。進一步地,我們要學會動樁,也就是三體勢,將我們身、手、腿的勁,經由「指法」,完整地串在一起。至於如何用指領法,鼓盪出源源不絕的內勁,就是各家的巧妙之處。但無法如何,在我們的門內,絕對不能用湧泉來發勁,不僅會在接發勁時,產生明顯的兩段式斷勁,在打擊的時候,湧泉法也無法使用。所以依我們門內的觀念來解讀,太極拳要能以靜制動,一定要用指領式。沾點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經由這一點,來調動全身。所以「挨何處在何處討消息」,用的是指領式,若捨近求遠,真的無法練成宗岳門的太極拳。

4. 以靜困人:靜要如何使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在任何時候心裡只想著「靜」,這句話看起來,真像是廢話吧?但實際上,大部分人練拳,自己想的都是在操作某一個動作,而不是在想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必須再切割成無數小動作,並且捨己從人,完全是由對方所推出來的。這就是我們楊式太極拳(王蘭亭64式太極拳),選擇不發勁來練拳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說,楊式偏於養生和推廣,才去掉發勁的動作。而是,不發勁的動作,才能將自己的套路,切割成無數個細小的部分,把自己的慣性(動)完全消除之後,轉為發勁其實就是轉為打擊而已,更為容易。當我們的動作,切割的愈細緻而正確,可以想像我們聽勁的「尺度」就會切割的更細。當我們練到比對方還要更「精細」的時候,對方就算是非常輕微的移動,都會被我們所偵側到,讓我們「取得平行」,而得到黏對方的機會。這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以「靜」困人的技術啊!

5. 一動無有不動:因此,一靜無有不靜的關鍵,在於每一個靜止的點,都剛好和對方平行。而一動無有不動的關鍵,則在於「呼吸」,或著是說膨漲和蓄縮。我們必須以指領,來帶動全身同時開展,或是同時收縮,絕對不能有任何時刻,手、身、腿步,自己在單獨移動,這樣都會產生局部的貫性。要能節節貫串,由手催肘,肘催身,身催腰,腰催腿,腿催腳,或是手拉肘,肘拉身,身拉腰,腰拉腿,腿拉腳,都能「依序」移動,完整一氣。

6. 閉關修練:了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之後,進一步用這個方法練訓練自己。無論是什麼功法和套路,都要想像對方是太極拳高手,懂得以靜黏人的技術,每一個攻擊都要切割許多細小的點。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就會開始用靜來煉自己。不僅要把這個功法,切割成很多細小的點來練習,還要想像對方的每一點,都在往自己最不舒服的路線攻擊。而我們要試著在自己最無法招架的路線之下,取得新的平行點,找到新的平衡。這樣,就可以將我們的功法,修正成更正確更精準的軌跡,同時鬆開自己原先比較緊的地方。這就是太極拳,為何必須設定用「困境來煉我」。當我們提昇自己的技術之後,原先覺得比較危險的路線,就會變得很好處理,再進一步設定更難防守的路線,提昇自己的軌跡。學生們經過這樣的練習會發現,用心靜練一次的效率,一定會勝過快練一百次,而且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今天閉關練習的功法,分別為上翻肘式和下壓肘式。

7. 串子術和反身大纏對練:餵勁的人正面面對施技者的側面,以雙抱掌托住對方的大手臂,往對方的中線衝撞。施技者,必須用串子術化解,然後用「再按」掌根發勁出,或是用反身大纏化解,用「按」推鐘式發勁出。主要的重點,還是放在串子術的練習,我們以中指彎弓之後,肘弧圈必須要繞到下翻肘式的位置,戳拳型且沒有貼身,同時記得要形成「三角形陷阱」。補位合完之後,再用掌根發勁出。這個練習,同時也可以用「三剪指」,戳拳打擊。或是用「戳肘」,以肘劃地的感覺發勁出。

8. 脫身換影:這個部分,可以延續到下次的上課內容。主要的關鍵,就是如果要脫身換影,身體轉到45度角的時候,腿步就要鬆開,配合串子術的肘弧圈,後旋步盪回。轉成戳拳型的時候,則步法轉為蹬腳,或是外擺步。記得,我們的平行步,就是為了串子術而設計的!

9. 拳論複習:今天花了一些時間,複習王宗岳太極拳論,和武禹襄的打手要言。所謂的打手要言,就是說他是如何打人的!今天也發現到,武禹襄在解王宗岳的十三勢行功歌訣的時候。特別注重「靜」。我們可以發現,武禹襄花了很多文字,分享內家以靜制動的體會。然後,他也很注重發勁,其實就是打擊。在每一個點都能鬆透取得平行,就是打擊或是發勁的點。反之,如果在停下來的任何一刻,無法打擊對方,代表我們其實沒有鬆透或是受制於人的。我想,武氏太極拳的小架,或許是把打擊性很強的概念,融入在套路裡。而楊氏比較大開大合的架子,則是對於摔技的運用,特別的重視。

以上,是今天的上課重點。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可以回家練習的,記住「拳不離手,水到渠成」,苟曰鬆,又日鬆,日日鬆,則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