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亭太極拳,是具有非常完整武學體系的套路。我們上課的內容,就是其中的核心功法,等到將來有機會教套路的時候,將會發現很容易就可以學會。例如推鐘式發 勁,就是按;雙手順纏滾鑽爭裹,就是再按;兩手逆纏滾鑽爭裹,就是如封似閉;一手順纏,一手逆纏,就是上步七星或是打虎式等等。
一開始問到,兩手順纏滾鑽爭裹的時候,似乎無法蓄勁?這是因為,必須先練習小指依序相對展指收回至落空點,感覺滾鑽「爭裹」和引落合出。同樣類似的動作,改為「定指移身」,就會變成小纏「二起手」。最後,必須以中指滾鑽,彎弓回來,收到肩隅,就會變成串子術再按。
這樣的練習,就是要感受「勁以曲蓄而有餘,氣以直養而無害。」!我們會發現到,引落術的順纏滾鑽爭裹,強調的是引進吞化再發勁出。而串子術的順纏滾鑽爭裹,則是要練習一邊吞化一邊蓄勁。所以,在蓄勁的時候,尺骨要維持圓感,接勁接得連綿不絕,發勁才發得出去。
一 開始的滾鑽入方,鑽的意念還是要往斜下鑽,幫助沉肩。這是因為,初學者的肩關節還沒有鬆開,都會處於開肩的狀態。練習的時候,經由中指鑽,自動讓肩關節入 方,切記不能直接動肩,還是指領。甚至加入雙托日月和海底撈月的功法,練習「擰掌平肩」,讓「掌肘兩朝天」。上托的時候,會感覺到翻形,下撈的時候,則會 感覺到裹形,中間的時候,則是渾圓樁。
因此,所謂的沉肩墜肘,並不是像一般人想像中,完全放鬆不動就會形成的狀態。必須經過各種功法,尤其是正確指法的導引下,「擰梢不擰根」,肩關節才會習慣鬆開。肩關鬆開之後,手部的功防才能和身體的攻防「脫開」,等到之後教導勁的功法之後,才能「節節貫串」!
如果,以上的功法的訓練和操作都正確。以後在任何時刻,只要放鬆都可以沉肩墜肘,完全解決聳肩的問題。此外,兩手操作的時候,不容易開肩,自然會有裹形感覺。單手操作的時候,身體就要走後弧補位轉身,才會形成爭裹,其實就是沉肩墜肘的意思。
發 勁的時候,有很多重點需要注意。首先是「靜中觸動動猶靜」,所謂「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發勁如果容易出現越位或斷勁的問題,除了接勁蓄 勁要正確,捲落出去的時候,要更慢練習。隨時預備對方有反攻之意,就能連綿不絕,如同坦克車履帶般。務必「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差之毫釐,謬以 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內外家的差異,就差在這細微的一點而已。
第二個要注意的,仍然是「勁以曲蓄而有餘,氣以直養而無害」所謂,「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發勁出去的時候,務必要先練習「直線」發勁向一點。所以,在蓄勁的時候,肘尖就是勁尖,力線向前。推掌發勁出去的時候,要推到「前隅」,不能下墜!差一公分都錯!此外,結束的時候,是以掌根推出,和推鐘式發勁不同。
第三個要注意的,就是「揉掌」。所謂「曲伸開合」聽自由;所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揉掌」!發勁出去的時候,由圓而方或由方到圓,切記不能變成「掰掰掌」。太極拳是「外圓內方」的武術,或著說是「0或1」。兩者雖然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學習的時候,要仔細分清楚才行。
最 後,則是練習,反身大纏「反抓肩袖」的用技。當對方抓住我們的肩袖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身體是黃金」,最好不要讓人家碰。但「不幸」的被碰觸到的 時候,要立刻「移位挫掀」,以龍形來避開對方的主攻線,移重心到一腳上。我們可以感受到,虛實腳沒有分清楚的時候,很容易被對方拉動,破壞到自己的腰線。 反之,虛實腳分清,再加上滾鑽爭裹,已經先卸掉對方肩關的攻擊。
第 二個仍然是猴相,扭步掰膝抓牢,合對正力。第三個則是拉肘貼耳,會發現被對方的手卡住,但是意念上還是要掌肘朝天,然後在這時候,要形成「爭裹」。接下 來,扣腕鷹手可以抓住對方的手,順著「三式一線」、「引入中軸」、「見肉分槍」,使用「以氣全吞」的「掌隨肘走」鷹翻。以「螺旋式落肘」的方式,帶動身體 繼續「坐跨」、「塌腰」。最後再「捲落發勁出」,將對方摔至地上。過程中,重心要能在一腳上,而且一定要引入中軸,要不然效果會大減。
此 外,也問到內家的教學特色。對於學生來說,一定要徹底體會「階」及神明的道理。就像練習導勁的時候,會告訴「勁起於腳跟」、「發於腿」、「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當在用技的時候,只要想「滾鑽爭裹」、「引落合出」就好,就變成我們指領式的「行」於手指。就像學習推鐘式發勁的時候,一定會教「湧泉催身 體、身體催手、手催肘」,這是因為要練習「湧泉移身法」。可是學會指領式之後,就用「定指移身」來統合之前功法了。
也 就是說,之前的學習過程,就好像必須經過的階段,我們必須踩過之後,才能跳到下一個階段。但在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又要忘記之前階段的操作模式,兩者才不會 覺得互相矛盾。所以,學習太極拳的感覺,真的要學會「放下」。除非說新一階段的功法,我們練不上去,才會回過頭來複習之前的功法、心法,是否有錯誤。不然 都要以更高階的功法和意念,來操控我們的武術。
這就好像在煮菜一樣,煮菜的「材料」、「順序」其實是最重要的,第二個才是「火侯。」所謂的功法就是材料,所謂的順序就是階級神明的感覺。每一次來上課,都會因為新的元素加入,而有全新的體會。所以之前的學習,都是為了今天的學習在打基礎。最後,才是練習的時間(火侯),將所有功法練入身體,讓用技更流暢,成功率更高。
所以,相信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學習,清楚掌握每一個階段要學習的內容,一定能夠練成。最後才會深刻體會到,原先看似漫長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道路,其實反而是前往最後「見山還是山」的內家圓全認知最快途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