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2010/11/30 第三季第8堂課(無力技術)


今 天的上課重點,從推托帶領開始,體會太極拳的「無力」技術。所謂的「無力」技術,並不是從字面上解釋的軟弱無力,不用肌肉力,而是完全使用「正力」。所謂 的正力,就是要使用斜角拳,讓推托帶領進入「環」內,就會形成正力。第二個條件,則是要有「揉掌」,才不會出現橫力,變成掰掰掌。第三個則是要符合「避正 打斜,以正驅斜」的技術原理,讓身體形成「正看是側,側看是正。」第四個則是讓「靠入斜角」,符合「外三合」的原理,自然就會動步,就會變成滔滔不絕的太 極拳打法。

首 先,感謝師兄帶來呼啦圈,可以讓大家練習「洗環」。首先練習指尖領,托起推出,就是我們上星期教的「穿掌」、「肘底捶」。反過來,則是練習領出帶回,就是 「捋」、「摟膝拗步」的手法。接下來練習掌根領,推出托起,其中推掌就是我們練習上翻肘式,最常用的推掌形。反過來,則是練習「帶回領出」,就是「海底 針」的手法。這一部分的練習,要注意肘外墜,不能隨便收回,會產生聳肩。

第 二階段,則是加入「揉掌」,讓肘入斜角。例如指尖領帶掌回來,或是掌根領推掌出去,都會形成「拉肘貼臉」,其實就是「揉掌」,練習讓肘入斜角。此外,雖然 是用呼啦圈練習,但這是用來方便說明。真實的練習,還是用意念操作比較準確,頂多在鏡子前面檢查有沒有脫環。因為,真正的環,不完全是圓形,而是砍中刺的 弧線。意念還是要放在「打人如掛畫」,「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全都是打在隅角。而推托帶領半環的練習,也不能出現打1/4環,或是超過半環的現象,一定要分清楚,用技才不會出現橫力。

第 三個階段,則是加入「避正打斜,以正驅斜」的「無力技術」觀念。雖然動作和第二階段一模一樣,當我們意念想成推不動對方的正力的時候,就會讓手催肘,肘催 腰。自然就會帶動身體轉身,完全避開對方的正力,再從對方的斜面側力推出。這個部分的練習,愈慢愈好,愈鬆柔愈好。因為牽動對方愈少,逼退自己身體轉身的 幅度就愈大,調整出來的反攻形態就愈好,長到自己身上的功力就更增加,標準形要練到「正看是側,側看是正」。如果對方的攻擊力量太強,身體轉身至極限時, 腿步會自然後旋盪開,再移重心至後腳,手仍然是推向前隅,這就是「小纏」的技術。但對餵勁的人而言,最好先餵學生輕柔的力量,讓學生習慣面對極輕柔的力 量,都不會想撥動對方,之後再餵巨力攻擊,就不會出現頂抗的現象。

這 個階段,要加入「靜中觸動動猶靜」的心法。將身體的動作,如同動畫般,切割成無數個靜止的片段,消去一切的慣性。又如「飛矢不動」,每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都 是靜止的。所以,雖然身體是動的,心理想的卻完全是「靜」。這樣練習無力技術的推托帶領時,才會完全地專注和集中,時時刻刻把注意力放在沾點上。沾點上的 壓力黏度,一沾上就要維持一定,多一分就是頂抗,少一分就是丟離。這樣的專注力,是需要經過「訓練」,並非與生俱來。深刻體悟這點的人,練太極拳的時候, 才願意慢練、鬆柔練、不發勁練,這才是內家讓自己功力增加的方式。並非經由苦練而成,而是在這過程中,精細地調整出拳收拳的角度、方位。因為,我們在快速 練習的時候,看起起動作是連續,但其實卻是「斷念」。反之,只有經過「靜」練的訓練,意念才會貫串,而不會有「斷續、缺陷、凹凸」處。

經 過第三階段的練習,我們可以體會到,「推托帶領」有一定的轉身模式。右手推掌和領掌的時候,身體會轉向右邊,重心在左腳。右手帶掌和托掌的時候,身體會轉 向左邊,重心在右腳。這是大鬆大柔的太極拳,自然的身體轉向,即拳論裡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上翻肘式和下壓肘式,即拳論「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 深。」。配合上「扣擺搬旋步」, 就形成「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第 四個階段,則是體會搬攔截扣的「搬」。例如右手推掌,就是把我們左側力量,「搬」到右側。右手帶掌,就是將我們右側力量,「搬」到左側。托掌、領掌,也是 類似的用法。但練技的時候,我們採用的是「搬而不搬」的三式一線無力技術。盡量不搬動對方,就會搬動自己,產生左右連續鼓盪的效果。

所 以,最後,我們練習「搬攔折枝摔。」餵勁者以右手攻擊,施技者先以右手帶掌接手,取平行疊臂引進,身體微轉向左側。右手推掌出去的時候,採用三式一線搬而 不搬,身體微轉向右側落空,同時左手帶掌接手,右手推掌的部分也圓抓握。這時候愈不撥動對方,就愈會和對方貼身,自然形成見肉分槍。第三次的搬動,右手帶 掌別翅,身體微轉向左側,然後再以「斜斬」下摔。

準 備下摔的時候,身體一定要完全放鬆,有「氣貼背」之感。身體轉到極限之後,腰胯一鬆,左腿自然後旋步盪開,但前方雙手的正力不失。腿步千萬不能自己主動, 身形一定會被拉動而敗形。下摔的過程中,雙掌看中間,走上弧龍腰移重心到左腿。結束的時候,膝蓋到胸部相距約一到兩個拳頭,此謂「打人如拔草」。以後摔技 的時候,習慣會控制對方到地面,再進入地戰攻擊,而不會出現拋摔的現象。

最後,則是要練習將連續三次的搬動連結在一起,體會「鼓盪」的感覺。我們內家的技擊模式很特別,不像外家採取「波浪鼓」的打擊模式,而是「甩繩式」的打擊模式,就好像流星槌一樣。我們的手就是流星槌的鐵鍊,全身就是流星槌,全身放鬆地鼓盪摔,就好像以全身60、70 KG的質量,從四面八方往對方最脆弱的地方砸上去。

這樣指領式的摔打模式,又稱為「飛鳥形」,有別於湧泉發勁的「走獸形」,是內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技擊模式。我們的雙手,這個時候化成為兩隻翅膀。經由指掌的轉動,帶動全身的加速,從上而下俯擊殺對方。

因 此,在用技的時候,就會深刻體悟「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從外形和用技的感覺,就像是空中的老鷹,要擊殺一隻兔子,這就是指領式發勁,飛鳥形的特 色。但在過程中,又必須時時對正力,隨時追蹤著對方的動態,不能讓對方有機會反擊,這就是神如捕鼠之貓。同時,也會體悟到「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整個發 勁的過程中,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這是奔放的部分。但是「神」卻不能渙散,要「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才不覺費功夫啊!

本周所包含的範圍非常的廣,心法、功法、練技、用技,每一個部分都要仔細琢磨,才能練入身體裡。但這些都是為了「連環術」,和明年五月的「演武比賽」做準備,一起加油啦^^

課後參考文章:基本掌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