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11/03/31 串


串子術,用木刀來練習罡氣感覺,可以事半功倍。

0. 無極式:身體愈輕鬆站立,聚得罡氣愈強。身體一彎腰,罡氣就消失。

1.     一剪指:側骨罡氣對敵,調整正力,如刀刃般和沾點垂直。

2.     彎弓:指尖捲起,起手的空間可以縮得很窄。

3.     走弧:指催肘,肘催身,身催腰,肘走弧圈的時候,身體就開始要走弧,這樣可以避免三線交錯。

4.     二剪指:如果變成二剪指,就可以用順取戳拳出。

5.     掀:如果不進入二剪指,微微掀起,可以進入「戳拳形」。

6.     三剪指:從黑肉外門拆點為「外開門」、「砸拳先攻」。從白肉內門拆點為「內開門」、「砸肘先攻」。

7.     砸拳:砸拳的時候,看起來像是砸向「左前隅」,其實意念還是要完全砸向「右前隅」,只是遇到力量壓制,外形像是往左前隅砸拳。砸拳的時候,最容易變成「帶掌」,往左後隅收拳,就會三線交錯崩潰,就不是串子術了。

以上,周而復始,稱為串子術的軌跡。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2011/03/28 第四季第11堂課(腰隙)


本 週,主要在調整一些細部的感覺。在練習抽絲法的過程中,指會催肘,肘會催身,身會催腰,腰會催腿,腿會催步。其中,腰在上下內勁的傳導,伴演著承上啟下的 作用。通過指領蓄腰勁的訓練,全身的正力,就能隨時集中在一點和正力線上。但千萬記得,還是「指領」,腰其實還是完全放鬆,如果主動去擰腰,內勁又會崩 潰,一定要挨何處在何處討消息,差一點意念差很多,要好好區別差異。

1.     整 勁:我們在練習推掌組合掌時,最容易崩潰的點,在於第二步,轉掌出肘移身。雖然手還是先動、身腰後動,但如果手的轉動和身體轉動,無法連繫在一起,就很容 易崩潰。其中的關鍵,在於手要催肘,肘要催身,身要催腰,這種節節貫串的感覺,才能整勁。所以,我們複習從前的肘樁,體會整勁的感覺。

2.     單 手肘樁練習:手完全放鬆,肘前墜出。感覺沾點推不動對方,自然會調整身體,開一、開二、開三,腰略往後旋,就會對好正力。整體而言,就是身體由上而下,依 序走螺旋線旋轉。由於我們練習組掌都是單手,如果沒有先整合腰後旋,開身弓的感覺,常常會開肩而不自覺。調整內勁的時候,要記得無過不及,轉身過多或太 少,都沒辦法把內勁聚在正力線上。
 
3.     雙 手肘樁複習:右單手肘樁練習,身體會略微走弧轉向右邊,左單手肘樁練習,身體會略微走弧轉向左邊,這都是要為了轉身開弓合對正力的原因。回到我們最初練習 的雙手肘樁,兩邊同時對拉,身體就會面對前方。自然會形成虎坐、平胯、圓檔、起踵頂膝等。但有趣的是,一定要從上而下,由沾點推不動對方,進而定指催身催 腰催腿,依序調整才不會崩潰。如果只想要造形,只能算是初步練功的說明。現在要提昇成,順敵調整正力的感覺,自然的形就最正確。

4.     五 弓大展複習:肘樁調整完成之後,將手捲落到前隅,兩手弓、一身弓、兩腿弓,意念自然圓撐,前後、上下開弓,稱為五弓大展。手不能完全伸直,那是發勁完,勁 已達指尖,五弓大展的勁還在掌根。發完勁的功法,則是雙龍形出刀的身形。所以,我們「推鐘式」發勁的部分,才細分成「肘樁」、「五弓大展」、「雙龍形出 刀」三種功法練習。

5.     肩與胯合:這幾種樁法的練習,最重要是體會到「肩與胯合」和「腰隙」的重要性。經過整勁訓練後,腰略後旋,讓兩肩與兩胯平行,正力才會完全在正力線上。所以,這不需要用力,只是經由手來聽勁,調整身體的位置補位就可以。

6.     內 勁:所謂的內勁,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正力」。因為,只有讓全身的力量,如同槍尖或刀刃般,聚在一點之上,才能稱為「正力」或是「內勁」。凡是沒有在正力 線或環位上的軌跡,都是屬於橫力,也是我們禁止出現的軌跡。在正力上,或是所謂的內勁,具有一個特色。就是所謂「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無力我亦無 力,我意仍在先。」這個有力或無力,是指對方的感覺。由於接觸在正力之上,就好像接觸在刀刃槍尖上,對方用力就會覺得受力,對方不用力,就會覺得沒有受 力。簡單說,就是一個作用力和反作用的概念。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完全放鬆,把沾點的位置調整在正力之上。換句話,我們的意念在先,是指放鬆地把槍尖和刀 刃時時刻刻指向對方而已。

7.     兵 拳合一:太極拳是以槍法入拳的武術,我們的勁尖就是我們的槍尖,時時刻刻會從採挒肘靠、靠肘挒採,不停地轉換。因此,練拳要注意,所謂的虛和實,不是指兩 腳重心的虛實分明,而是指沾點的虛實轉換。所謂的正力就是實,因此全身只有這一點是實,其他是完全虛空鬆柔的。就好像只有槍尖一點是實,其他全部的槍胸、 槍身,都是為了槍尖而存在。而這一點,又必須靠精確的手法來主控,而不是靠腳底發勁,這就是指領式。所以為了聚集這一點極堅剛之氣,還是要經由極柔軟的液 化、氣化訓練後才可以達成。所以,仍然是要極柔軟後,讓手法完全在正力線上,非常精純而不偏差,如同煉鐵成鋼,才能煉成極堅剛的罡氣。所以,學習太極拳的 心態,不是想說自己在練一個劍法。感覺像是自己就化為兵器,然後不斷經由太極拳理的爐火、淬煉自己,雜質愈少,所形成的槍刃就愈鋒利,運用起來就愈得心應 手。

8.     接 手:因此和對方接手的時候,務必要習慣保持在側骨罡氣上,不要隨便被摸到黑肉、白肉。這個原理,就好像兩刀對決,接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在刀刃上。如果用刀 背來接刀刃就會受力崩潰。所以,所謂的放鬆,不是手放在那裡沒事做。刀背對敵,再放鬆仍然會受力,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因此,當對方想來抓握自己,或是要 和對方接手之前,側骨罡氣就要盡快調整好。我們練過的身手,都會自然補位配合。此時,對方以為能抓到自己,其實已經佈下陷阱,引君入甕了。接下來就可以練 習,我們的推掌組掌反擒拿。

本 週的重點,在於細調身體的感覺,以及內勁的認識。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到從前的功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體會到的層次和感受,變得更加精確和深入。最初 的一些標準動作,只是描述外形的操作。但隨著身體對於內勁、正力或是罡氣的感受愈來愈清楚,就會發現到,只要能經由指領式隨時調整出正力,所得到的外形就 是最標準的。這個時候,如果再調整「起踵頂膝、圓檔、扭步掰膝、沉肩墜肘、虛領頂勁…」,意念一轉到所謂的標準動作,罡氣感覺馬上就會消失。

所以學習太極拳,初學的外形當然很重要,不能偏差太遠。可是,絕對不是在調整,手高一點,手低一點,蹲低一點,站高一點,腳開一點,頭抬高一點…。而是從外形中體會內勁的組成,最後再由內勁的感受,自然流露出正確的外形,故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了。

學 習宗岳門太極拳的目標,最後就是為了體悟罡氣術和應用罡氣術。罡氣術的體會是太極拳的開始,也是無止盡的結束。因為,要追求在任何一個靜勢、動勢之中,身 體大鬆大柔,罡氣能夠連綿不絕。用技時,能夠操控自如,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少痴。漸漸出神如化,漸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就是屬於每個人終身的學 習和修為了!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11/03/25 王蘭亭太極拳第6堂課


本 週遇到外門自稱學過七年太極拳的人,特別路過「指導」。稍微交流一下,以後也更知道如何應對,當作是一次很好的經驗。只能說湧泉法的太極拳,手完全柔弱無 力,所以沒有指法、掌法可言。當他們要推別人的時候,只能用全身的樁力來推出。我們指領法的太極拳,肘一墜出,樁就已經定好,其實已經能夠承受一個人的重 量。途中看他的解說,果然是運用一些小技巧,照他所指定的一些動作,例如肘被限制不能墜出,說我們的肘一墜出他就可以反攻了,其實是我們已經侵入他的防 線,他就無法施技。他卻限制我們的技術,所以肘直接收回來,才能被他用接近蠻力似的勉強推出去。這其實是一種接近騙術的方式,經由指定動作,讓我們的技術 不能施展。如果用我們的肘樁技術,他根本沒辦法移動我們的身體。所以,整理一些重要觀念,必須好好辨別,才不會被迷惑。

○、太極拳觀念辨析
1. 膝 過腳尖:一般學習者都會以為「膝不過腳尖」,幾乎被當作是常識。但膝其實可以不過腳尖,也可以過腳尖,但要加入「起踵頂膝」。要記住,「起踵頂膝」是一種 感覺,而不只是一種外形。如果膝蓋還是會酸痛,要多多練習「踩水球、踩薄冰」的移身法,感覺重心十零的腳,那種重心在湧泉,腳根微虛的感覺,稱為「起踵頂 膝」。而不是真的隨時想要將腳跟拉起來,將膝上頂,反而會費力。

2. 淌 泥步練習:淌泥步在走的時候,絕對不能走成「弓步一肩寬」,而是盡量在一線上。我們的「連枝步」,前腳腳根的連線,會和後腳交錯。以「湧泉派」太極拳的說 法,這樣的步法比較不穩容易被推出去。這是因為,他們的勁來自於腳底,所以需要「弓步」比較穩。但我們的內勁,則完全是來自於手上。例如肘一墜出,重心在 前腳,就經定好樁,對方就推不動,這其實和步法怎麼站,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我們改成用腳底來撐住對方的力量,這樣站當然感覺比較不穩,這就是一般外門太 極拳無法理解的地方。

大致上,我們「指領法」的太極拳,重點會放在手上的技術。而「湧泉法」的太極拳,重點都會放在腳上。這是兩種完全不相容的體系,因為用勁的方式完全相反。但千萬要記得,雖然外門九成九以上的太極拳,都已經變成「湧泉法」了。但古代幾乎失傳的重要技術,就是「指領法」。

指 領法的重要性,就在於我們是要拿「兵器」的武術。當我們沒有拿兵器,當然可以手完全放鬆讓對方撥來撥去,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可是只要隨便拿一把小刀在手 上,你就會發現到,只有我們「指領法」的太極拳,可以立刻轉為刀劍法來使用。我們刺東西的時候,當然是伸出手刺對方,而不是用腳推手來刺。也不會想站在原 地,定好樁讓別人推不動自己。當然是拿著刀,往對方刺來刺去,身體、步法再配合移動啊!一般太極拳,只想到養生,全身只要放鬆,自己覺得舒服就好,能不能 用是其次。但我們王蘭亭太極拳,不僅要放鬆,更要注意指法的正確性。我們中醫理論裡,手指的轉動、旋轉,都會牽動身體的經脈。鬆開末梢,氣血才會通暢,自 然有養生的作用。

一、拳理:
1.     圓起:我們手放鬆的時候,如果直接翻肘拉上來,會感覺聳肩、身體會受制,稱為「圓起」,這是禁止發生的錯誤。

2.     入方:反之,只要我們讓肘進入前隅,身體和大手臂的夾角,變成「九十度」,稱為「入方」。入方之後,任由對方推動手臂,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

二、功法:
1.     兩 腋生風:練習時重心在中間,放鬆的立正站姿。吸氣時,想像四肢百骸的氣,從未端的指尖、腳尖慢慢吸回丹田,兩手微滾,身體自然下降,頭為左顧。吐氣的時 候,再把氣從丹田送回到四肢百骸,身體則會上昇,頭回到平視前方。再吸氣,身體配合呼吸下降,頭為右盼。吐氣的時候,身體再配合呼吸上昇,頭回到平視前 方。本功法,主要練習「滾」臂放鬆雙手,還有身體配合呼吸,最後是會左顧、右盼。

2.     滾鑽入方:滾是以大手臂「滾」,鑽是以中指為旋轉軸,練習向斜下前隅鑽,兩個動作必須合而為一。此外,必須維持「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手不能完全伸直,也不能沒有入方。

3.     入方功法:基本的入方體感功法,就是馬步站立,兩手放鬆,慢慢地往內夾,會感覺到「大手臂輕夾腋」,此時肘進入前隅,就是入方。然後再慢慢地往外開,回到一開始放鬆時的手法。也是一種方圓交變的體會。

4.     下 雲手:下雲手練功的時候,要想像對方從掌的上方按壓自己的手。我們的手,只要完全放鬆,任敵人壓制到大腿上。但是過程中,要保持相同的沾黏感,不能頂抗, 也不能丟離。本功法的重點,就在於手慢慢伸直入方的時候,會自然推動身體,移重心到後腳。兩手要完完全全放鬆,不要加入任何其他的意念和技術,多多練習, 身體就會更鬆。如果手還有頂抗的感覺,可以配合呼吸。做下雲手的時候,意念放在吐氣,再一次意念將氣吐光,手就會鬆開了,但記得不是憋氣。練功的時候,習 慣讓手收回到大腿上,放棄掉殘勁。

三、套路
0.     無極預備式:移身的時候,吸氣下降時加入「兩腋生風」的功法,「左顧」。移重心到左腳的時候,為「右盼」。重心移到中間的時候,眼睛平視前方。
1.     太極起式
2.     攬雀尾
3.     左掤
4.     右掤
5.     捋
6.     擠
7.     化按
8.     再按:加入「滾鑽」的技術,滾鑽到一半的時候,中指相對,身體面對12點鐘方向。繼續滾鑽,中指指向肩隅,肘會由外而內肘弧圈,身體面對3點鐘方向,再由掌根按出,移重心到右腳。
9.     下雲手:手就是輕鬆放下來伸直,重心移回到左腳,完全不要滾鑽,操作任何技術。結束時,大概在小腹前一平拳寬,兩手會落在前隅,而不是中間。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2011/03/24 串


終於有打通串子術的感覺,果然自己懂到讓學生懂,這之間「串」的過程,需要下一番功夫!感覺很好,速記下來。打通的關鍵,還是在於「鷹翻」!只能說,鷹翻真的很重要!

一、串子簡介

1. 串子的形態:剪指捲落彎弓,肘圈由外而內,指肘逆旋,身體走下弧。

2. 串子的感覺:只有前攻,走即是黏,黏即是走,不斷聚罡氣。

二、引落、串子、連環術的連結體會

1. 引落(鷹翻):完全吞化,掌隨肘走,走螺旋線,身體走下弧,重心移到後腳。

2. 連環(纏法發勁):完全前攻,推掌發勁,虎坐爭裏,身體走上弧,重心移到前腳。

3. 串子(串子鷹翻):接手的時候,就要剪指對正力,讓沾點在正力牆上。鷹翻的過程中,要注意「手催肘、肘催腰」的感覺,指會一直對敵人。最後進入戳形,再往前隅戳出發勁。所以串子術,必須同時融合吞化和前攻發勁的感覺。這就是「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單手連消帶打」...,其實都是在描述同一件事情。


三、引落、串子、連環術統整

1. 壓採:千斤壓梢,連環可破。

2. 壓挒:引落術吞化,連環術翻筋和轉向奪位,小纏二起手。

3. 壓肘:串子術,借對方的力蓄勁攻擊,黏即是走,走即是黏
4. 壓靠:反身大纏。

四、串子術的用途

1. 合擊:經由掀挫技術,讓對方產生占煞、開翅、黏住對方,內外開門控制對手。

2. 分擊:學會串子術,不僅能練成最正確的戳砸拳!而且在控制的每個靜止點上,都能攻擊對手。

所以,只有練完這些軌跡,才會懂得將這些技術,完全統合在一起。從巨觀學習「外形」上的走黏軌跡開始,最後進入微觀,感覺「罡氣」的陰陽相濟。這才稱得上是懂勁,才是前往太極拳階級神明的唯一道路!想學習太極拳的人,務必要從這「點」仔細體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定好好找老師學習焉!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2011/03/22 第四季第 10 堂課 (抽絲法)


對「內勁養成」有基本的認識後,本週進入「推掌組合掌」,抽絲法的課程。所謂的抽絲法,就是手指尖如同「絲頭」,其他全身都如同蠶繭。煮蠶繭時,紡綞機抽著絲頭,蠶繭會在水中不斷的旋轉。如同我們在練習轉掌的時候,不僅會墜肘,身體會不斷跟著公轉和自轉旋轉,甚至牽動外三合環步。這樣經由「指領法」,帶動全身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地鼓盪、旋轉,甚至像旋風、旋渦將對方捲進來的感覺,就稱為「抽絲法」。這就是我們今天主要必須體會和練出來的感覺。

一、推掌組掌練習

1. 砸拳轉身定樁:練習的時候,站馬步一肩寬,往右 45 度角,滾鑽出砸拳。此時,要想像「挒」處會和對方接手,由於是有點被壓制的狀態,所以身體會走後弧,移重心到左腳,面對「右邊45度」。實際出砸拳的時候,重心則會移到前腳,轉身面對的方向剛好相反。出砸拳的時候,要打到前隅,由於暗藏接手感覺,自然會渾圓定樁。如果是引落術,則是「滾鑽入方」,兩者略有區別。沾點,必須位於「正力線」上,絕不能打到「中線」,會崩潰。

2. 轉掌出肘移身:接下來,必須有用無力技術,「定指法」,想像做推掌組掌的動作。所以,必須盡量讓掌在原處「轉掌」,由於感覺完全「無力」牽動對方,肘就會慢慢前墜出,身體則會被拉出,走下弧公轉,移重心到右腳,面對「左邊45 度」。這步驟是關鍵,由於推掌的本手會回到後隅,但是因為回後隅的過程中,身體一直走後弧避開。所以從外形看起來像是往落空點移動, 沾點會在正力線上,但其實是身體被推開的原因,內心還是要想做推掌。 練習的時候會發現到,如果不小心拉到後隅,就沒辦法完全走下弧公轉,身體會從弧的切線過,容易頂抗。結束的時候,肘要墜向前,盡量平舉,形成「爭裹」。大小手臂感覺盡量平行,夾角愈小愈好,但是必須「以身就手」,不能「以手就身」,身體自然就會昇降配合手。

3. 自轉下壓肘:接下來繼續轉掌,維持沾點壓力並且在正力線上,就會帶動肘進入下壓肘式。此時身體自轉,重心仍然在右腳,面對「右邊 45 度」。由於是準備戳拳發勁,重心絕不能回到後腳。如果被逼退到後腳,就必須進入下壓肘式引落術化解了。 

4. 戳拳發勁:最後一步很簡單,用戳拳把手「丟出去」往前隅發勁即可。手在過程中,自然會帶點旋轉。切忌在發勁的時候,拳肘同轉,感覺比較有勁,其實身體會被拉出去,反而要用肌肉力緊鎖定樁,減少發勁或出拳的威力!


二、重點解說:

1. 磨背功:學習「抽絲法」,最必須熟悉的功法,還是最初教的「磨背功」。練習磨背功的時候,兩腳必須「平貼地面」。可以清楚體會,「砸拳轉身定樁」的時候,腳多翻一些,就會破壞自然蓄好勁的腰隙,完全崩潰。然後,練習過程中,盡量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身形保持正直,切忌出現高低俯仰的問題,這樣才能「肩與胯合」。所以在「轉掌出肘移身」,同樣不會破壞腰隙,自己崩潰。

2. 命意源頭在腰隙:內家技術厲害之處,就是經由指領式抽絲法,自然會蓄腰勁,保持強大的內勁在挒上,可以連綿不絕地壓制對方。絕對不是主動擰腰,可以體會,只要腰一擰,手上的內勁完全消失。全身只要完全放鬆,經由正確的抽絲轉掌展指法,內勁就會從手上產生,帶動全身源源不絕地旋轉。

3. 45 度角:最良好的蓄腰角度,無過不及。簡單體會,超過或不及45 度角,都無法出腿。所以經由抽絲法 45 度角的定位訓練,發現自己在每一個轉身定勢,剛好可以出腿或動步就對了!反之,不是在這個角度上出腿步法,就是「跨步」。因為「手催肘,肘催身,身催步」,這個角度是自然形成的。

4. 公轉和自轉:內家有兩大旋轉法,分為「公轉」和「自轉」,包含在抽絲法的「推托帶領」組掌訓練裡。所謂的「公轉」,就是以肘與膝合為旋轉軸,以我們的「上弧、下弧」移重心技術為代表。所謂的「自轉」,就是以我們的中軸為旋轉軸,重心會在一直腳上。實戰運用的時候,通常會結合這兩種轉法。經由公轉法,圍繞著沾點,避開對方的主力部隊。再經由自轉法,出拳或出腿、膝貫,攻擊對方的主帥。

三、練技體會:

1. 推掌反擒拿:最後,則是練習,當被對方雙手擒拿的時候,用無力技術推掌組合掌反制。首先,要記得最好不要被對方隨便抓握雙手,也不要隨便想抓握對方。要記得我們內家具有「應手即仆」的能力,隨便想抓握對方,很容易被對方施技反制。一般來說,我們不太研究被對方抓到,要怎麼反制的問題,因為被對方抓到,技術就是比較差,很難解脫。但我們還是要學習反擒拿技術,以防「不幸」被對方抓到的時候,盡力逃脫。

2. 移重心:被抓到的時候,第一個身體感覺,就是我們組合掌的第一個動作,身體移重心到後腳,同時調整好內勁。移重心到一腳上,是非常重要的,防制外家喜歡拉拉扯扯的動作。如我們重心在中間,對方一拉扯,全身都會被輕易牽動,非常危險。反之,重心在一腳上,如果對方一拉我們,虛腳一起,手順著對方帶動膝,就能進步靠撞對方,甚至可以直接進入內門摔對方。但切記,步不能太快落下,只要步一踏死,又能被對方拉動和反擊了。此外,調整內勁的感覺,必須剛剛好以不動沾點為限!無過不及,如果不及的時候,沒有調整好正力對敵,在化解的時候會崩潰。如果滾鑽太多,動到沾點,就會被對方察覺,換點壓制就無法逃開。

3. 無力技術:因為,使用推掌組合掌化解的過程中,一定要用無力技術,完全不能推動沾點,肘自然就會墜出,身體會配合手下降,公轉和自轉旋轉。等到我們的正力完全避正打斜調整好的時候,對方本來擒拿我們的掌形,會變成被我們反擒拿的掌形。就可以順利從勁點逃出來了,甚至可以反攻了!


嗯^^ 多多體會練習啦 ~~  宗長的課後重點整理,已經把抽絲法的理論和練功方法,寫得很詳細囉!多多參考閱讀啦,一定非常有幫助啦!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2011/03/18 王蘭亭太極拳第5堂課


拳理
1.     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為最完美的體勢。
2.     自轉和公轉:移重心走上弧或是下弧,以對方為圓心旋轉,例如磨背功,稱為「公轉」。重心在一隻腳上,以自己身體中軸為圓心旋轉,稱為「自轉」。
3.     鬆 腰胯腿膝踝步:我們今天一系列的功法,著重於下半身,鬆開「腰、胯、腿、膝、踝、步」等部分。磨背功,盪手的時候可以鬆開腰、胯。踩水球和踩冰,可以鬆開 腿、膝。平行步,則可以鬆開踝關節和腳趾關節。功法愈往下,難度愈高,代表鬆開的部分愈多。鬆開,才能將重心沉入腳底湧泉。這是內家必須達到的基本鬆沉能 力,避免練功時讓力量吃到膝蓋而受傷。反而經由練功的訓練,不斷按摩湧泉穴,達到基本的養生效果。

功法
1.     磨背功:兩腳馬步一肩寬,平行或微內扣。記得兩腳要平貼地面,不能左右翻動,牽動腰線,就無法蓄勁出腿。
2.     磨背功加後旋步:後旋步的時候,以重心腳為旋轉軸。落步時,落胯、平胯、圓檔、掰膝,重心才能下沉到湧泉,才不會換重心。
3.     平行步:後旋步收到腳跟,再以腳尖領,進外擺步。同時眼晴也要看到轉身後的方向,也會帶動旋轉。然後移重心到前腳,後腳再進裡扣步,以此類推。
4.     踩水球:今天上課的重點,在於體會「移身法」,又分為踩水球和踩冰。兩腳湧泉上好像踩著水球,踩水球的時候,想像水球的浮沉,帶動身體,「起踵、頂膝、落胯、圓檔。」讓重心延著尾閭,轉移到另一隻腳。每踩一次,就會浮沉一次,每次移一分的重心。例如:十零、九一…,五五分的時候,身體剛好在中間。再繼續踩水球,零十的時候,重心完全移到另一腳。注意,此時完全虛實分明的腳,感覺應該會是「起踵頂膝落胯圓檔」,重心完全落在湧泉,為最佳的腿步形!記住這種感覺,以後只要移重心,就會一次到位。
5.     踩冰:為踩水球的進階版,想像「如履薄冰」,踩不動冰,但是經由反作力,帶動腿步做「起踵、頂膝、落胯、圓襠」,移身的幅度就會更小更精緻。
6.     推 鐘式發勁:不是想要推對方,而是如同樹木伸展枝芽的感覺。當根穩定了之後,再開枝散葉。所以,想像推不動對方,肘就會一直墜向前,入侵空間。發勁時,再 「推肘,推掌根、推指根,手指伸出」。要有坦克車履帶,輾磨過東西的感覺,不能斷點。所以「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一直線射出去。收拳的時候,肘一樣 要墜出,才不會被打進來崩潰。然後推不動對方,手再伸直。
7.     肘 樁:發勁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連結點,就是「肘樁」。練習肘樁的時候,重心完全放在前腳。身體,落胯、圓檔、起踵頂膝。肘墜向前,中指對向落空點肩隅。 這時候,感覺樁力從肘底射出,要能承受一個人壓上來的重量,才算練成。習慣肘樁之後,任何時候,肘都會外墜想出肘擊打人!

套路
0.     無極預備式:移身的時候,融入踩水球和踩冰的功法,十零和五五移重心。
1.     太極起式:主要為漂浮功和一些捲落的意念,和按的發勁動作不太一樣。
2.     攬雀尾:踏枝的時候,不用踏太遠。記得,落步的時候,「起踵、頂膝、落胯、圓襠」。力量才不會吃到膝蓋,會酸痛。
3.     左掤
4.     右掤
5.     捋:捋的時候,右手帶掌,左手領掌再帶掌收回來。
6.     擠
7.     化按:化的時候,定指移身,重心完全移到後腳。按的動作,就是推鐘式發勁,「湧泉催身體,身體催肘,肘催手」。重心完全移到前腳的時候,要出現「肘樁」的威力,然後再微微有發勁的意念。套路裡不需要發完到手伸直,這樣才能接下一招。
8.     再按:以中指領,意念上是中指彎弓指向落空點肩隅。身體走上弧移重心到左腳,面對12點鐘方向的時候,中指相對。接下來,中指慢慢指向落空點肩隅,肘同時由外而內走弧圈,轉身面對3點鐘方向。然後再按出,最後勁達掌根。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2011/03/15 第四季第9堂課(罡氣初體驗)


本 週的上課重點,還是放在推掌組合掌的軌跡,還有「內勁」的認識。經由擰梢不擰根的鬆鎖定法,我們體會到,內勁完全是來自於手上,而不是身上、腳底。當我們 經由翻筋轉骨的「易筋法」,結合環位、正力線上的「方位術」,就可以隨時在挒上任何一點,調整出強大的內勁。由於完全放鬆才可以聚氣,感覺就好像有一個氣 點,會在挒上移動,這就是「罡氣初體驗」。懂得基本的罡氣感覺之後,所有的技術,會更快整合在一起,這也是今天最大的收穫!

1.     鬆 鎖定:手完全放鬆漂盪起,掌會落在前隅。這時候的位置,如果以五弓大展渾圓定樁,我們會發現,正力完全在正面掌根正力線上,挒的地方完全無力。但是如果慢 慢從指尖末梢開始依序逆時針,或是順時針擰梢不擰根,其實就會感覺內勁會慢慢從掌根,在挒上移到肘尖。剛好練習到肘不翻起最佳,此為砸形渾圓定樁。如果繼 續翻到肘尖的時候,剛好就會「入方」,才不會「圓起」!就會連結到「引落術」化解。所以,我們練習「引落術」,就是對方攻擊深度超過肘關,所以才要滾鑽入 方化解。

2.     力 不出尖:換句話說,五弓大展的正力,在掌根上。當我們想要將罡氣聚在挒上的時候,就要使用翻筋轉骨的技術,調整正力在挒上。由於不同的翻筋轉骨程度,所調 整出來的罡氣位置不一樣。我們就必須學習感覺,任何時候的沾點,都要在我們的正力上,就叫做「力不出尖」。如果我們的正力點,超過沾點以外,就稱為「越 位」。所以,所謂「無使有缺陷、凹凸、斷續處」,就是形容我們對於罡氣的控制,和對方接手的時候,沒辦法連貫、崩潰、越位、頂抗、丟離等缺點。

3.     小 纏初體驗:懂得基本的罡氣操控之後,就可以先體會,簡單的小纏技術。當對方的攻擊深度,沒有超過肘關,其實並不需要像「推掌組合掌」的練功模式,把掌收回 後隅再推出去。只要順敵方的攻擊,微微滾鑽,調整到正力對敵的時候,再斜纏拆點回黏,就是小纏。動作變得很小,但是內在的韻律和推掌組合掌完全相同。

4.     四 掌點:所以,練習小纏時,滾鑽走化會感覺罡氣從挒上往肘的位置跑,調整到罡氣點剛好正力對到沾點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斜上纏回黏。黏攻的時候就是揉掌,罡氣 點會從沾點的位置,往掌根移動。掌根接觸到對手的時候,自然彈開,其實就是避免指頭越位。然後再依序推小指根、食指根,最後進入虎口,就是完整的內勁傳導 方式。

5.     大 纏:反過來,如果對方力量太大,逼得我們無法使用小纏。繼續滾鑽入方的時候,勁尖就會從「肘尖」、慢慢進入「靠尖」,這就是反身大纏的練習,將內勁調整到 肘和肩背的位置。學會這樣的罡氣控制技術,內勁就會在任何放鬆的情況,依據需求,運用我們的「採、挒、肘、靠」,連綿不絕的打擊對手。此外,如果用掌根控 制對手,是練習「敷」法。用虎口踏枝法壓制對手,則是練習「蓋」法,一定要「平切」才不會崩潰。

6.     展 指法:學習小纏,除了體會罡氣點之外,平時要開始多練習「展指法」。本週學習的是推掌的展指法:從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依序進入後隅,再由 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依序推向前隅。每根手指尖,都在做一個小推掌的感覺。感覺手指就好像摺扇一樣,可以依序收起來,也可以依序打開。展指 法多多練習,十指裡的筋全都鬆開,就可以更容易聚出罡氣和發勁。

7.     推 掌組合掌:從「砸形渾圓定樁」開始,從小指依序進入後隅,從上面收拳是「帶掌」,從下面收拳則是「托掌」,就是前置手的動作。要記得,小指領和中指領翻筋 的感覺不同,小指領進後隅是推掌,中指領進肩隅落空點是串子術。收回到後隅的時候,為扣腕形,肘高於手。再由小指依序切割脖子,最後在中指進入肩隅的時 候,肘墜向前,形成爭裹的感覺。此時,掌形會由扣腕轉為平腕轉為坐腕。最後,繼續維持罡氣,轉掌進入下壓肘式,再往前隅戳出。其實,組合掌就相當於我們最 早從後隅到前隅的推掌。但是加入了前置手的動作,以及訓練我們如果受到強力壓制的時候,如何經由「翻筋奪位和轉向奪位」,引落合出。

8.     千 斤壓梢,連環可破:餵勁的時候,也要注意餵勁的位置。攻擊方不能隨便以巨力壓對方的梢尖,可以完全用無力連環術破解,就不需要使用到推掌組合掌了。要記 得,連環術是運用迂迴反包圍戰術。被對方壓梢,只要完全放鬆順勢繞全環,就可以反敗為勝。練習的時候會發現,一開始接手就要習慣調整在環中,被對方推壓的 時候,才可以順勢回到後隅不會開肩。接手的時候,則要感覺沾點的黏度。只要感覺黏度維持一定,不頂抗丟離,自然完全在環位上。

9.     擻膝拗步:簡單示範連環術的用技,就是擻膝拗步的脫身換影撥轉摔。當對方推壓我們的時候,順勢帶掌領掌繞全環,然後配合外三合步法,脫身換影到對方身後。此時剛好手一高一低,左手制腰,右手高低撥轉摔。可以清楚地發現到,和套路一模一樣。

10.  海 底撈月和十字手:最後,則是簡單示範和練習推掌組合掌的用技。經由推掌組掌,脫身換影到對方身後,進入下壓肘式的時候,身體自然會下降。這個動作就是從 「雙托日月到海底撈月」。兩手變為十字手的時候,剛好可以鎖住對方的腿,所以兩手要在中間胸前才會有內勁,離開太遠就不行。然後再順勢拔起,就可以抱腿翻 摔對方。

課 後,大家都對王蘭亭太極拳,擻膝拗步、海底撈月和十字手的用技,感到非常驚喜。一定沒有想過,原來套路裡的招式,就藏在我們平日苦心訓練的功法裡。當功法 和套路的用法一結合的時候,就完全能夠看懂套路所藏的技擊用途。王蘭亭太極拳的可貴之處,就是從起式到合太極,不僅沒有一招虛招,而且精華之處都藏在轉接 式中。而一般的套路,往往著重結束的形態。所以往往只能自己想用途,而失去太極拳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信對於未來的太極拳初學者,只要能從王蘭亭太極拳入門,再配合我們核心四術功法練習。不僅能從外形中找到打太極拳的樂趣,還可以學習到豐富的技擊內容,就是完整的宗岳門太極拳學習啦!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2011/03/11 王蘭亭太極拳第4堂課


拳理
1.     佔空間原理:發勁的時候,想得不是要把人推出去,而是要無聲無息的佔空間。從五五分,到十零佔完空間的時候,就好像把人逼到樓梯口、懸崖邊。再用捲落發勁,就可以輕鬆地把人發出去。因此,想像「打人如親嘴」,盡量貼近對方。
2.     定指移身:「化」的動作,就是定指移身。手指推不動前方不斷伸直,身體就被推動移身到後腳。

功法:
1.     磨背後旋步:磨背功是定步,再加入後旋步的動作。後旋的時候,以腳根領,重心仍然在一腳上,不能移動中心。標準的要求,腳根要能看對方。

2.     淌 泥步:又稱為「鴨踏步」。五指打開,拇指貼褲縫,掌和地面平行。重心下沉,前腳盪出去,如淌泥感,不能磨擦地面,高度也不能超過腳踝。盪出去的位置,就是 落步的位置,腳跟點地。然後再完全移重心到前腳,再進另一隻腳。退步的淌泥步,則剛好相反。重心下沉,後腳盪出去,腳尖點地。然後再完全移重心到後腳,再 退另一隻腳。此外,要注意「平胯」、「坐胯」,才不會左右搖晃。

3.     推 鐘式發勁:「按」的功法。想像前方有一個大鐘,會被我們發勁推出,再接勁回來的功法。雙手輕搭對方,發勁的時候,想像推不動對方。「湧泉催身體,身體催 肘,肘催手」,重心完全到前腳的時候,再「推肘、推掌根,出手」捲落發勁,結束的時候,手伸直。此外,要注意「起踵頂膝」、「落胯」,身體才不會搖晃。收 拳的時候,剛好相反。「手催肘,肘催身體,身體催湧泉」。因此,絕對不能手身同步退後,會被鐘撞出去。而是要先捲起收手,肘外墜出。然後再以定指移身的概 念,移身完全到後腳。結束的時候,手伸直。

4.     餵 勁:餵勁的時候,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手為掤形,讓對方搭手發勁出。一種是身體直接讓對方接觸餵勁,練習未觸先發。練習未觸先發的時候,手如握幼雛略曲,好 像要扣東西,但是扣不動,身體就會被拉成移重心到前腳。然後再把手中的幼雛放出,手如同花開般的綻放,就順勢發勁出。兩種發勁法都要練習。

套路:
0.     無極預備式
1.     太極起式
2.     攬雀尾
3.     左掤
4.     右掤
5.     捋
6.     擠
7.     化按:兩手「化」開的時,就是「定指移身」的動作,身體移重心到後腳。然後再以推鐘式發勁出,這就是「按」。
8.     再按:以中指領,彎弓指向肩隅,同時身體走上弧移重心到左腳,此時中指相對。中指完全指向肩隅的時候,肘走弧圈,身體轉成面對3點鐘方向,再以掌根推出。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2011/03/08 第四季第8掌課(推掌組合掌和內勁養成)


本 週正式進入「推托帶領」組合掌的課程訓練,其中又會再細分成「本、卸、拆、變」等課程內容。所謂的組合掌,或所謂的「組手」,就是將基本的推托帶領掌,加 入「前置手」或是「後置手」的動作。例如我們要出推掌的時候,一定要有正確的帶掌或是托掌的軌跡,進入後隅之後,才能出推掌。而這個帶掌或是托掌,就是推 掌的「前置手」。例如我們出完托掌的時候,通常會結合推掌(穿掌)用技,這個推掌,就稱為「後置手」。組掌的特色,就是戳或砸拳起手,經由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中間連結推托帶領的軌跡,最後再出砸或戳拳,可以算是學習初階的「串」手軌跡。目的就在於調整正確的方位,時時放鬆都能保持內勁。

1.     推 掌組合掌:首先,簡單體會幾次推掌的軌跡。先以滾鑽出砸拳,繼續滾鑽走帶掌的環,進入後隅。然後從小指開始,依序割脖子,頭微仰,進入落空點。再繼續轉 掌,帶動肘進入下壓肘,身體被掌壓下來略為下沉,頭微俯。最後往斜角推出去的才是「推掌」,身體被掌指拉動拔起。熟悉幾次軌跡之後,就會發現有三個轉接處 最容易崩潰:第一個是帶掌進後隅,第二個是割脖子進落空點,第三個是轉掌進下壓肘,需要進一步調整。

2.     內 勁養成:細部調整推掌組合掌之前,先介紹太極拳內勁養成的模式。簡單說就是要符合「鬆鎖定」、「擰梢不擰根」、「軌跡在斜角環位上」等三大條件。我們可以 體會,內勁的出現,不是來自於腳底、身上,而是完全來自於手上。這就好像擰毛巾一樣,從末梢擰很快能聚勁,根梢同擰,或是從中間擰,內勁就會消失。所以, 意念完全要放在指尖上,從指尖到肘尖,依序走螺旋線順時針或逆時針擰。這樣就可以在挒的接觸點上,聚內勁於一點。身體則是要完全放鬆不動,回去也可以照鏡 子檢查,只要肘、肩、身、步,有一絲晃動,內勁就會在瞬間消失。

3.     砸拳渾圓定樁:所以,推掌內勁養成的第一個動作,右手先放鬆漂起在前隅。然後從中指尖開始走螺旋線擰,意念上擰到肘尖要翻起前的臨界點。所以肘尖以後的身、步,這時候都要完全鬆鎖定,不能有一絲晃動,形成扣腕砸形渾圓定樁。

4.     轉 掌帶掌進後隅:接下來繼續轉掌,讓小指依序走帶掌的軌跡進入後隅,肘則會自然被帶動揉起,位置會慢慢高於手掌。這個地方,意念還是要完全放在指掌的「不斷 轉動」,如同刀刃會不斷斜切平面。只要小手臂出現一點「橫移」,或是手掌出現「煽風」現象,內勁就會崩潰。所以練習內勁的時候,仍然不能想著動,要想著 「靜」。把一個動作,盡量切割成很多點,仔細檢查每一個靜止點上,沾點上的內勁都不會崩潰,慢慢進入後隅。內勁就會連綿不絕,不會有缺陷、斷續、凹凸處。

5.     轉 掌展指進落空點:接下來是整個內勁練習的核心關鍵,繼續轉掌,由小指依序展指割脖子。這個時候,頸部會微微避開頭微仰,筋才可以開展到極致。當中指對到落 點肩隅的時候,會有「爭裹」的感覺,絕對不能開肩。此時,在維持樁力的狀態下,小手臂和大手臂愈趨近平疊愈好,肘墜向前隅,掌肘兩朝天。

6.     轉 掌揉掌進下壓肘式:同樣的繼續轉掌,讓指慢慢指向前隅,會帶動肘以揉掌的模式進入後隅。收回下壓肘式的時候,身體會慢慢被掌肘壓下來,身體微微下降,頭微 俯。這個轉接處,非常容易崩潰。同樣的一定要指領,不能用肘領,直接收回下壓肘式,會被壓垮。肘在揉動的過程中,還是會放鬆保持前墜的感覺,就算看起來是 收成下壓肘式,內勁還是射向前隅。如果在過程中,肘有一瞬間直接收回後隅,就會崩潰。此外,沾黏點會保持在側骨和我們的正力線上,維持罡氣。

7.     推 掌出:推掌出去的時候,繼續旋轉推向前隅,身體會自然被拉起。感覺像是把手丟出去,手指尖是火車頭,拉動全身騰起,絕對不能從腳底推出發勁。如果手不繼續 旋轉,直接由湧泉發勁的走獸式發勁,稱為「撞」法,並非內家主要的用勁方法。所以,練習的時候要區分清楚。如果完全正確的話,,我們會發現到,從接勁到發勁的過程中,全部都是轉掌和指領,帶動全身的旋轉,這就是內家「指領梢牽」的訓練方式,和用勁過程。

8.     伸引落合出:整個過程,也可以和引落術的概念結合。砸拳渾圓定樁是「伸」,轉掌帶掌進後隅是「引」,轉掌展指進落空點是「落」,轉掌揉掌進下壓肘式是「合」,推掌是「出」。如果對方繼續強攻,則可以轉為「下壓肘式」落空。這就是連環術和引落術互相可以結合的例子。

9.     翻 筋轉骨:所謂「勁起於筋,力發於骨」,這樣的內勁訓練模式,就是古代所謂「易筋」之術。內家訓練內勁的方式,就是靠「無極鬆鎖定」,「靜練」、「慢練」、 「擰梢不擰根」的方法,在招式中停下來的任何一點上,都要正力點上形成強大的內勁。這就是太極拳要鬆柔慢練的原因,極柔軟後,才能形成極堅剛的內勁。而這 個內勁,是由於鬆而來,而並非緊而來,身體不該動的地方,多用一點力,內勁就會崩潰。

10.  展 指法:因此,內家「掌握」內勁的方法,又稱為「展指法」。所謂的「展指」,就是手掌像是摺扇般,可以依序打開,或是依序收起來。而其中的練習重點,就是要 「指尖領」,就是要在「斜角環位上」。練習久了之後,手指的旋轉,開合會非常的靈活,但內勁能完全聚在一點上。所以接勁能維持同樣的黏度,然後又能輕鬆地 把內勁送出去,完全都是用展指法來達成。所以,我們在練習組合掌的時候,就是在練習展指法的最佳時機。一開始感覺是整個手掌在旋轉,但筋慢慢鬆開之後。十 個手指頭就會開始獨立分開而有生命力,可以依序收掌,旋轉,發勁。身體感覺就好像是變成傀儡戲,經由十個手指頭,不斷跟著移動。

11.  溶 手功:所以,練習完組合掌的內勁養成之後,要更細緻化,就必須更鬆柔才能達成。一開始練習翻筋轉骨,筋未開就很難展指。所以,還要配合一下武術氣功的訓 練,讓身體更鬆柔。最經典的功法之一,就是溶手功。想像面前有一個異次元空間,把一隻手放進去,從指尖開始依序溶解。當整隻手臂都溶解之後,再慢慢把手臂 伸出來,又會慢慢出現。這不僅是要練習手臂的前後放鬆,更是要觀想注意力能放在手上任何一點上,慢慢就會感覺有氣點在手上移動。和人家接手的沾點,就是我 們手伸進去的那一點,要能完全鬆開,好像手消失在空氣中,完全溶解。這樣,可以幫我們的展指能輕鬆運作,而不會出現「越位」的現象。同時,也能聚集內勁在 接觸點上。

12.  浮板法:練習前後放鬆的模式,則是浮板法。手臂好像放在浮板上,前後移動放鬆。

13.  呼 吸法:結合漂浮功,吸氣的時候浮起,吐氣的時候盪下來,再吐氣讓手完全鬆開,手貼回大腿上,放掉全身的濁力。記得不是憋氣身體僵硬,而是如同潛水般,慢慢 把氣吐光,就可以下沉。練完幾個放鬆功法後,就會發現到,推掌組合掌的練習更加流暢,指法也更加靈活。所以,還是要記得,內勁的來源還是在於鬆。身體愈鬆 柔,內勁就會愈聚集,不能誤會成內撐和外撐力,要仔細慢練體會。

最後要感謝朱師兄設計的館徽,非常精美而讓人印象深刻,感恩!希望在近日之內,電子版的完成稿,就可以和大家見面了^^ 一起加油啦!

課後參考文章: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2011/03/04 王蘭亭太極拳第3堂課


拳理:

1.     掤、捋、擠、按:四正身法,所謂「前轉掤、後轉捋、側移擠、前移按」,這四種主要移身方式。
2.     環步:裡扣、外擺、前盤、後旋。以腳尖領為「裡扣、外擺」,以腳根領為「前盤、後旋」。
3.     上弧:磨背功是練習下弧移身,掤(前轉)和捋(後轉)的身法,則是屬於上弧移身。
4.     推 托帶領:右手從後隅到前隅,順時針走上半環為「推」。從前隅後隅,順時針走下半環為「托」。從前隅到後隅,逆時針走上半環為「帶」。從後隅到前隅,逆時針 走下半環為「領」。左手,順逆時針相反。回去照鏡子練習,不能脫環。感覺,就像是「出拳」,「單掌看虎口」,不容易開肩!

暖身功法:

1.     磨背功:身體重心要完全分清楚,身體後面要磨圓弧,前面要避開圓柱。身體放鬆,膝略曲,重心降低,才能落胯。腳平行微內扣,不離地。

2.     平行步:兩腳平行馬步一肩寬,重心先在左腳,右腳「後旋」收到腳根。再以腳尖領,畫一個倒U形,兩足相反平行,稱為「外擺」。重心不能移動,身體略為下降落胯,面向右方。移重心到右腳,再以右腳為旋轉軸,左腳以腳尖領,畫一個倒U 形,兩足平行,稱為「裡扣」。重心此時還在右腳,再換成左腳進外擺步,移重心,右腳進裡扣步,反覆練習。此功法,每天慢練幾回即可,因為胯未開,身體沉不下湧泉,膝蓋會容易吃力酸痛,不需苦練傷膝。日積跬步,才能成千里。

套路:
0.     無極預備式
1.     太極起式
2.     攬雀尾:身體走下弧,移重心到左腳,兩手微滾。踏枝落步的同時,左掌翻掌,兩手間距約一挒寬,即握槍的感覺,重心完全移到右腳。踏枝的時候,不需要踏太遠,離地一吋,前滑一吋即可。練功才會加長踏枝的感覺,增加制空時間。攬雀尾的用技介紹,為「折枝」摔。

3.     左掤:收左腳,往12 點鐘方向踏枝移身,兩掌相對,重心完全移到左腳。同時,身體微走上弧,面對12 點方向,稱為「左掤」。然後左右換掌,調整槍尖,指向 3 點鐘方向。

4.     右掤:收右腳,往3點鐘方向踏枝移身,兩掌相對,重心完全移到右腳。同時,身體微走上弧,面對3點鐘方向。掤的基本用技,為「抓領摔」。所以,左掤的左手高於右手,右掤的右手略高於左手。

5.     捋:左右手翻掌,定三定形。走上弧移重心到左腳。右手帶掌收到後隅,左手領掌到前隅,再帶掌收回來。兩掌相合,掌根貼掌根,左手小指貼右手大拇指。捋的用技,定三角形的時候,右手帶掌接手,左手可出拳。盪合掌的時候,可以用領掌,攻擊左後方的敵人。

6.     擠:側移身,移重心到右腳。身體再轉正,面向 3 點鐘方向。擠的用技,主要是練習「靠撞」對方,轉正的時候,再以「靠、肘、挒、採」的模式攻擊。

7.     按: 兩掌微抹,左掌在右掌上方,化開。兩手慢慢伸直,重心完全移到左腳。按的時候,身體移重心到右腳,然後按出。「化按」的用技,就是兩人近身擠在一起的時 候,經由「化」將兩手導直,移重心到後腳,就可以出拳或出腿打擊對方。如果對方退步,我們再以「前移」按,將對方發勁打出。

下週的目標,就是學習發勁!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2011/03/01 第四季第7堂課(演武準備)


為 了準備演武比賽,本週採購了露指拳套和拳靶,可以做為分擊訓練的初步體驗。學習分擊,除了定步戳砸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配合進、退、顧、盼的步法。平時如 果沒有接受過步法的訓練,會發現移動很遲鈍,手腳不協調,身步沒辦法配合出拳,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剛開始練習,不要急著追求快速,照標準動作分解,愈慢練 才愈可以抓到自己的弱點。熟練之後,身體的律動就會愈來愈自然,動作也會愈來愈小,全身也會愈來愈輕靈。

1.     戳拳:上週最後學習的是領拳,基本上要練習上領拳,平領拳,下領拳。力量都要集中在一點上,打向前隅。還是要記得,「放長打遠」,習慣重拳。原則上,要穿透到對方身後,所以重心一定要在前腳。我們可以發現到,重心完全在前腳,可以增加 30 cm 以上的打擊距離。而且身體會自然拔起,手伸直,符合「發勁三要素」。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推鐘式發勁,其實就是為了學習出拳。

2.     身 體完全放鬆:出拳的時候,身體要完全放鬆,全身一動無有不動,要滔滔不絕。所以,一定要先慢練,身體才會放鬆,才會完全把手送出去。然後以手領身,以身領 步。前端就像是火車頭,不斷帶動後面的列車節節貫串向前。這樣的訓練模式,記得就是要消去「慣性」!我們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的人練習出拳,為了自以為增加 力量,往往會有加速度產生。但人體的本能,就是在加速度產生的同時,身體自動會煞車。這是必然的身體調控,不然每個人手全力揮出去都脫臼了…XD。 所以我會示範,慢拳和快拳,過程和結果其實完全相同的才正確。就好像播電影,中間的格數一樣,只是播放速度快慢的差別。錯誤的快拳,看似很有威力,其實處 處占煞,力量消耗掉至少一半以上。因此,身體放鬆的時候,手牽動對方的位移愈多。我們的拳又在環位正力上,結構又會存在。只要不小心一用力讓肌肉鎖定,身 體的內勁就會斷掉了。

3.     手 是領導者,也是力量傳導的媒介:這樣的感覺,也可以用「渾身是手手非手,打手安用手」來說明。我們在出拳(打手)的時候,是經由指領所帶動渾身整勁的手。 因此,看似出拳,其實已經不是平常單獨運用的手,而是能整合全身內勁於一體的手。而這個手,已經不再只是出拳的用途,而是能帶領出全身內勁的指揮者和傳導 媒介。所以,感覺就好像不是只用單獨的手,而是將全身的內勁傳導出去打人。一般人出拳的時候,只想到把手伸去,身體無法配合,或著不自覺產生慣性移動,就 叫「動手」。內家出拳的時候,手伸去的每一毫秒,身體都配合移動,稱為「一動無有不動」,所以手和身體的相對位置不變,就叫「不動手」。手不單獨移動,但 還是「指領」,這就是一般人容易誤解的地方。

4.     收 拳:有了「不動手」的觀念,其實收拳就要開始「不動手」。以砸拳來比喻,一開始練功時,滾鑽入方,拉肘貼耳,收拳成上翻肘式,身體要求鬆鎖定,其實處處在 「動手」。這是為了練習精確的指法,讓手法和身、步脫開。可是「導勁通臂」的技術加進來,身體「上弧、下弧」的技術加進來,移身踩冰、踩水球的功法加進 來,甚至前幾週「斜角形旋轉掌法」的指領外三合的技術加進來。這些功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身體完全配合手來移動,達到不動手的收拳。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 常會發現到。如果學生只是想直接把手拉成上翻肘式,這就是「動手」,常常會「開肩」。但如果把導勁的功法加進來,指領外三合的念頭加進來,手不單獨移動, 就是內家「整勁」的開始。只要「不動手」的「整勁」感覺抓到了,其實時時刻刻都不會出現內勁崩潰的情形,技巧自然更好,出拳自然更強,速度自然更快。

5.     砸 拳:砸拳的時候,手要從上翻肘式的位置,往下斜斬砸向前隅。上翻肘式要貼近中軸,離中軸的距離愈遠,出拳的時候愈容易開肩,也愈容易被格檔下來。砸拳的時 候,肘一定略高於手,含有揉掌的概念。平肘的出拳,完全沒有威力。一拳要含採、挒、肘三點,所以,出拳的時候要深入到肘擊打在同一點的意念。這樣也會習慣 指領帶動身體,移身到前腳,放長打遠,甚至能進入靠撞。如果意念只有想到出拳打一點,身體會容易停滯在中間,不會出重拳!出拳完成的時候,重心完全在前 腳,身體微拔起,手伸直。頭不要太低,後腦會被攻擊,非常危險。打人如拔草,是合擊摔技的訓練,和分擊要區格開。

6.     只 有這一拳(刀):和刀法類似的概念,練習出拳時要標準化。每次出重拳,各種要求都要到位,就會標準化。絕對不能破壞自己的結構,出無效的拳。我們能出重拳 的原因,只有推、托、帶、領、戳、砸拳的軌跡可以達成。身體則是會配合走上弧、下弧,腿步法則會起踵頂膝,都能有自動煞車的效果,才能放心的將全身的內勁 傳導出去。而不怕被對方任意牽動,或是失勢出現破綻被反攻。實際運用的時候,再配合上、中、下段、正、側、後面的攻擊,調整拳的距離。

7.     步 法:步法的部分,本週宗長已經整理的非常詳盡,可以當做標準的教材講義,這裡只是點出一些重點複習。基本上分擊要結合「連枝步」,其中又要融合「槐蟲」、 「蠕蟲」兩種方式。以「左連枝」說明:進步的時候,身體要下沉,左腳盪出。沉的愈深,步盪的愈遠。盪到哪個位置,就在哪裡落步,「不是」踏枝。踏枝法是攻 擊或突擊使用,現在是練習「追蹤」,從分擊進入合擊的步法。接下來移重心到前腳的時候,身體騰挪拔起,後腳輕點,約一肩寬,重心仍在前腳。要繼續進步,重 心再下沉回到後腳,然後反覆進行。身體上下起伏的波浪式移動,稱為「槐蟲步」。熟悉之後,再練習,肘繞圈,讓肘與膝合。身體就會如「繩子綁著甩球」般,左 右「蠕動」。這樣在做戰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完全配合手法,起落浮沉,左右調動。一開始練功的時候,動作可以大一點,練清楚。熟悉之後,愈來愈放鬆,就 會掌握身體的韻律,動作愈來愈微小,才會更精緻。

8.     步 法黏人:兩人對戰的時候,絕不正面對人,容易被衝抱而不穩。也不側面對人,容易被侵入後方。而是配合我們的連枝步,微側面對敵。連枝步的用途,就是經步 法,由分擊導入合擊,貼身短打作戰。黏住對方的時候,對方會很難出習慣的長拳和腿法,封住對方。進而,導入太極拳習慣的開門、短打、纏摔做戰。

以 上是本週的上課重點整理。步法的部分,感謝宗長詳盡的整理,為門內的步法學習,有一套系統性的說明和標準教材範本。同樣的,內家精妙之處,就在於不可能望 文生義來學習。寫得再精準,也只有學習過的人,可以清楚掌握和體會每一個細節。如果想完整學習,最有系統性訓練和教學的太極拳,快來宗岳門太極拳學習吧^^

課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