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2011/03/01 第四季第7堂課(演武準備)


為 了準備演武比賽,本週採購了露指拳套和拳靶,可以做為分擊訓練的初步體驗。學習分擊,除了定步戳砸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配合進、退、顧、盼的步法。平時如 果沒有接受過步法的訓練,會發現移動很遲鈍,手腳不協調,身步沒辦法配合出拳,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剛開始練習,不要急著追求快速,照標準動作分解,愈慢練 才愈可以抓到自己的弱點。熟練之後,身體的律動就會愈來愈自然,動作也會愈來愈小,全身也會愈來愈輕靈。

1.     戳拳:上週最後學習的是領拳,基本上要練習上領拳,平領拳,下領拳。力量都要集中在一點上,打向前隅。還是要記得,「放長打遠」,習慣重拳。原則上,要穿透到對方身後,所以重心一定要在前腳。我們可以發現到,重心完全在前腳,可以增加 30 cm 以上的打擊距離。而且身體會自然拔起,手伸直,符合「發勁三要素」。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推鐘式發勁,其實就是為了學習出拳。

2.     身 體完全放鬆:出拳的時候,身體要完全放鬆,全身一動無有不動,要滔滔不絕。所以,一定要先慢練,身體才會放鬆,才會完全把手送出去。然後以手領身,以身領 步。前端就像是火車頭,不斷帶動後面的列車節節貫串向前。這樣的訓練模式,記得就是要消去「慣性」!我們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的人練習出拳,為了自以為增加 力量,往往會有加速度產生。但人體的本能,就是在加速度產生的同時,身體自動會煞車。這是必然的身體調控,不然每個人手全力揮出去都脫臼了…XD。 所以我會示範,慢拳和快拳,過程和結果其實完全相同的才正確。就好像播電影,中間的格數一樣,只是播放速度快慢的差別。錯誤的快拳,看似很有威力,其實處 處占煞,力量消耗掉至少一半以上。因此,身體放鬆的時候,手牽動對方的位移愈多。我們的拳又在環位正力上,結構又會存在。只要不小心一用力讓肌肉鎖定,身 體的內勁就會斷掉了。

3.     手 是領導者,也是力量傳導的媒介:這樣的感覺,也可以用「渾身是手手非手,打手安用手」來說明。我們在出拳(打手)的時候,是經由指領所帶動渾身整勁的手。 因此,看似出拳,其實已經不是平常單獨運用的手,而是能整合全身內勁於一體的手。而這個手,已經不再只是出拳的用途,而是能帶領出全身內勁的指揮者和傳導 媒介。所以,感覺就好像不是只用單獨的手,而是將全身的內勁傳導出去打人。一般人出拳的時候,只想到把手伸去,身體無法配合,或著不自覺產生慣性移動,就 叫「動手」。內家出拳的時候,手伸去的每一毫秒,身體都配合移動,稱為「一動無有不動」,所以手和身體的相對位置不變,就叫「不動手」。手不單獨移動,但 還是「指領」,這就是一般人容易誤解的地方。

4.     收 拳:有了「不動手」的觀念,其實收拳就要開始「不動手」。以砸拳來比喻,一開始練功時,滾鑽入方,拉肘貼耳,收拳成上翻肘式,身體要求鬆鎖定,其實處處在 「動手」。這是為了練習精確的指法,讓手法和身、步脫開。可是「導勁通臂」的技術加進來,身體「上弧、下弧」的技術加進來,移身踩冰、踩水球的功法加進 來,甚至前幾週「斜角形旋轉掌法」的指領外三合的技術加進來。這些功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身體完全配合手來移動,達到不動手的收拳。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 常會發現到。如果學生只是想直接把手拉成上翻肘式,這就是「動手」,常常會「開肩」。但如果把導勁的功法加進來,指領外三合的念頭加進來,手不單獨移動, 就是內家「整勁」的開始。只要「不動手」的「整勁」感覺抓到了,其實時時刻刻都不會出現內勁崩潰的情形,技巧自然更好,出拳自然更強,速度自然更快。

5.     砸 拳:砸拳的時候,手要從上翻肘式的位置,往下斜斬砸向前隅。上翻肘式要貼近中軸,離中軸的距離愈遠,出拳的時候愈容易開肩,也愈容易被格檔下來。砸拳的時 候,肘一定略高於手,含有揉掌的概念。平肘的出拳,完全沒有威力。一拳要含採、挒、肘三點,所以,出拳的時候要深入到肘擊打在同一點的意念。這樣也會習慣 指領帶動身體,移身到前腳,放長打遠,甚至能進入靠撞。如果意念只有想到出拳打一點,身體會容易停滯在中間,不會出重拳!出拳完成的時候,重心完全在前 腳,身體微拔起,手伸直。頭不要太低,後腦會被攻擊,非常危險。打人如拔草,是合擊摔技的訓練,和分擊要區格開。

6.     只 有這一拳(刀):和刀法類似的概念,練習出拳時要標準化。每次出重拳,各種要求都要到位,就會標準化。絕對不能破壞自己的結構,出無效的拳。我們能出重拳 的原因,只有推、托、帶、領、戳、砸拳的軌跡可以達成。身體則是會配合走上弧、下弧,腿步法則會起踵頂膝,都能有自動煞車的效果,才能放心的將全身的內勁 傳導出去。而不怕被對方任意牽動,或是失勢出現破綻被反攻。實際運用的時候,再配合上、中、下段、正、側、後面的攻擊,調整拳的距離。

7.     步 法:步法的部分,本週宗長已經整理的非常詳盡,可以當做標準的教材講義,這裡只是點出一些重點複習。基本上分擊要結合「連枝步」,其中又要融合「槐蟲」、 「蠕蟲」兩種方式。以「左連枝」說明:進步的時候,身體要下沉,左腳盪出。沉的愈深,步盪的愈遠。盪到哪個位置,就在哪裡落步,「不是」踏枝。踏枝法是攻 擊或突擊使用,現在是練習「追蹤」,從分擊進入合擊的步法。接下來移重心到前腳的時候,身體騰挪拔起,後腳輕點,約一肩寬,重心仍在前腳。要繼續進步,重 心再下沉回到後腳,然後反覆進行。身體上下起伏的波浪式移動,稱為「槐蟲步」。熟悉之後,再練習,肘繞圈,讓肘與膝合。身體就會如「繩子綁著甩球」般,左 右「蠕動」。這樣在做戰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完全配合手法,起落浮沉,左右調動。一開始練功的時候,動作可以大一點,練清楚。熟悉之後,愈來愈放鬆,就 會掌握身體的韻律,動作愈來愈微小,才會更精緻。

8.     步 法黏人:兩人對戰的時候,絕不正面對人,容易被衝抱而不穩。也不側面對人,容易被侵入後方。而是配合我們的連枝步,微側面對敵。連枝步的用途,就是經步 法,由分擊導入合擊,貼身短打作戰。黏住對方的時候,對方會很難出習慣的長拳和腿法,封住對方。進而,導入太極拳習慣的開門、短打、纏摔做戰。

以 上是本週的上課重點整理。步法的部分,感謝宗長詳盡的整理,為門內的步法學習,有一套系統性的說明和標準教材範本。同樣的,內家精妙之處,就在於不可能望 文生義來學習。寫得再精準,也只有學習過的人,可以清楚掌握和體會每一個細節。如果想完整學習,最有系統性訓練和教學的太極拳,快來宗岳門太極拳學習吧^^

課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