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2010/05/05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教學心得分享)


最近的教學進度,來到了「纏法」和「上翻肘式」。兩個技術其實非常類似,纏法可以算是上翻肘式的進階版。上翻肘式,主要是練習吞化,鷹翻或掌隨肘走,如同車輪似的轉動。纏法則是加入了背後螺旋導勁、通臂技術,如同平準(天平)般,將右邊的力量導至左邊,將上面的力量導至下面。兩者合起來,就完成了太極拳如同甩繩般,一氣式地滔滔不絕攻守,讓走黏合一。

在上翻肘式的教學裡,最難達成的,第一個是掌進腋下(拉肘貼耳),通常要讓肩關鬆開,才能順利完成。所以先經過「上段引落合出」的練習,正纏法:「滾鑽爭裹,拉肘貼臉推掌出」的練習,讓上段的走黏軌跡流暢。此時,通常已經習慣肘會揉起,肩關也慢慢鬆開,可以達成上翻肘的基本要求。當教到要落空至腋下的時候,就能將「拉肘貼耳」加進來。

「拉肘貼耳」,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會覺得很難做到。其實這裡要強調,太極拳的學習,絕對不是「苦練」。任何覺得筋有拉扯到的感覺,一定是「不夠鬆柔,或方法錯誤」。而開展筋的方式,更不能強用力來開,反而造成自己的酸痛。要用我們所教過的開展樁法,或引落軌跡,在「放鬆」的模式下,慢慢將筋絡鬆開。

在教學的時候發現到,很多原本以為要練很久的標準形態,其實重點還是在於不夠鬆,「自己卡住自己」。只要稍微調整一下,感受「偏沉則隨」、「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動牽往來氣貼背」,很容易就達成了!因為拳論上描述的文字,就是在動態作戰中,極放鬆時的身法、心法。例如:重心如果不放在一腳,沉至湧泉,起踵頂膝,而是虛實不分明,一定無法鬆沉。或是喜歡低頭、哈腰,那全身的勁線,完全斷掉,無法節節貫串,那也一定無法鬆開。此外,過程中的走弧(氣貼背),則是可以讓我們攻守(動牽往來)都是圓弧線,而不會和對方頂抗的重要身法。

以上這些基本問題去除,形於手指的上翻肘式,才能毫無阻礙。反之,完全正確的上翻肘式,也能帶出這些身、步法。因此,對於初學者而言,身、步法的調整非常重要,避免下方阻礙上面。而對於進階的學習者而言,就完全由正確的手法來操作所有的技術,這就是內家先由下而上的導勁練習模式,再轉為完全由上而下的用勁技擊模式的特點。

上翻肘式,第二個重點在於「鷹翻」,意為「掌隨肘走」、「掌肘一條線」。在教學的時候,常發現到一個問題點,就是手在圓化的時候,常常容易崩潰。所以,「肘落前隅」,就非常重要。但對於初學者而言,身體沒有經過「轉身開弓」的練習,或是身體「平轉」,都會讓自己的手產生阻礙。其實,我們的掌隨肘走,雖然看起來是圓弧線,實際上走的是螺旋線,為了讓肘不斷落在前隅,就會逼退我們的腰隙,往後下繼續旋轉,所以會讓「對方的力線轉彎」,自然產生掀起而下挫的波動,甚至還能倒手回去做下一波的攻擊。

因此,不論是上翻肘式,還是纏法,結合「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產生甩繩式,而非波浪鼓式的手身步法,就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練習出這樣太極一氣式的動態,就會一直在手沒有到標準位置,或是身法不夠標準,這些「結果」來追求。 而是要確實感受,全身放鬆時,手法能如常山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而首尾相應」,帶動一裹兩頭縮之感,則距離太極拳的實戰運用就更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