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2010/05/16 黏著研究


這兩天上完課之後,了解黏著是用技最重要的一件事之後,我開始更仔細地研究,黏著的重要性,和聽勁的關係。

首先,黏著和內勁,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事情。沒有內勁,不懂得翻筋轉骨,調整出內勁線或是罡氣點,又怎麼能黏住對方?所以,究竟何者是因?何者是果?是要從黏著的感覺中,去體悟內勁的流動,還是要先懂得內勁的運作,再去學習黏。

在過去的定義裡,「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也就是引落合是走,出則是黏。因此黏的定義很廣,只要是攻擊,就算是黏。但最近學習過串子術、罡氣術之後,黏的定義又換成,我們的罡氣點要虛空,產生含住對方的感覺,才稱之為黏。

在串子術的練習裡,對方的力量攻過來的時候,中指彎弓,這時屬於坐腕型,罡氣點愈來愈強,和對方的強力相合。下砸的時候,則反而是罡氣點虛空,以扣腕型,含住對方。

這和纏法的練習,似乎完全相反。當對方攻過來的時候,我們以扣腕型接手。黏回的時候,則反而是以坐腕型,以罡氣點碾壓攻擊,同樣也是黏。 

因此,我們的罡氣,有兩種模式。或著說,同樣一個手法,裡側和外側,產生的效果是不太一樣的。例如一個仰掌戳型,外側骨形成一個內凹三角,內側骨則形成一個內凸的三角形。前者可以扣住對方,後者可以發出對方。既然都可以產生「罡氣點」,意味著這個罡氣點,可以變換成「陰」或「陽」。當勁尖從罡氣點中間發出的時候為「陽」,可以用來發勁或碾壓對手。當罡氣點的中間虛空的時候,則可以用來走化或是含對方。

我們回顧一下王宗岳的拳論:「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罡氣有所謂的陰和陽,不能完全簡化成為柔和剛,而是勁的「隱和現」。

你的強力攻過來,我以氣全吞,全部用陰氣來走化,和陽氣融合,這就是引落術。或著是用「對」法,用「陽」氣和「陽」氣對拚,將對方「發勁」出去,這就是連環術的訓練。或著是用「蓋」法,也就是我們的罡氣,中間的部分以陰氣和對方的陽氣融合,上下的部分,以陽氣來改變對方上下左右的力線,產生掀挫和波動,這就是串子術的訓練。 最後則完全轉為「罡氣術」,完全放鬆,含著對方,待其產生敗型、占煞,這就是「敷」法。

仔細思考,陰陽這種事,是相對而非絕對。我若夠鬆柔,則你的任何一點都是陽,我的任何一點都是陰。相對的,我的鬆柔內勁夠強,產生的氣勁每一點都是陽,而對方則相對為陰。一出現頂抗,就會受制(滯),一出現丟離,就會挨打。這就是鬆柔和沾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