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太極拳論第十四講:合先於動


講者:葉金山宗長
文字稿整理者:彭啟豪館長

這種融合之動,就像搭火車的動。你搭上火車,靜靜地坐在那裡。火車啟動,你就動了;火車向前,你就向前;火車退後,你就退後;火車轉彎,你就轉彎。你不必在火車上面,追著火車忽快忽慢地跑,你就自然能夠移動到達目的地。

太極拳的走粘就是這樣,你只要和對方融合成一體,你就自然能夠急應緩隨。不用你主觀去急應緩隨, 你更不能以急應緩隨,來追求和對方動靜合一。

有很多練太極拳的人,因為沒有學到太極拳「引落合出」的順應技法,不能作到徹底融合。往往走粘到一半,就會頂到別人,或丟離別人。為了怕頂到別人,怕丟離別人。於是當別人來勁的時候,他就要靠平日,努力訓練出來的反射動作去反應 ,以便快速作出後退;當別人收勁的時候,他就要靠平日,努力訓練出來的反射動作去反應,以便快速作出前進。

像這樣,他的頭腦重心,就全部放在對敵的主動反應上。這種反應動作,經常會在注意力不足時或年老衰弱時 ,就出現反應不過來的錯誤。由於反應的主觀意識過強,也很難抓到動靜合一的節奏。這樣的反應,和水蛭吸附在人腿上 ,和小手臂沾粘在大手臂上 ,和搭上火車的隨人而動,以及太極拳急應緩隨,動靜合一的節奏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這種反應技術,不是王宗岳太極融合的走粘技術。他們練出來的反應,是以急應緩隨來融合,不是以「融合」來急應緩隨 。這種練法是反太極拳的,所以不是太極拳。

王宗岳太極拳,正確的動急緩隨技術,是以陰陽「靜合」的觀念去操作的,是以「靜」的觀念去操作的。如果自己動來動去,去反應對方 ,這就不是太極拳的技術,而是陰陽拳的對應技術。

順應和反應都是應,但這兩種應,卻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很多初學太極拳的人,一心想透過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來練太極拳。但是他們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和假日校園的操場或走廊,學到的幾乎都是反應技術,而不是順應技術。所以一輩子練的,其實都不是王宗岳祖師所講的太極拳。但是他們卻根本沒有辦法發現自己學錯了,這是很可悲的。

即使我們找到明師練王宗岳太極拳,即使學會了正確的走粘方法。也同樣要以「融合」去練急應緩隨,千萬不要以急應緩隨去練融合。否則再正確的技術,用起來也是錯的,也練不出任何功夫,也無法階級神明,這是我經常苦口婆心、諄諄告誡弟子的。因為這是太極拳入門的起步觀念,起步觀念絕不能出錯,錯了就會走到旁門去。

武禹襄大師講:「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意」者 「義理也」,「意」者太極拳的「義理哲學也」 ,「意」者太極拳的「法義也」。

我們練太極拳,一定要了解太極拳的義理哲學,一定要照太極拳哲學的先後階級次序去練。千萬不要忽略了太極哲學,是融合的太極,先於、高於、上於陰陽的動靜。融合哲學,一定要先於,並且高於動靜哲學。融合是因,急應緩隨是果。先練融合自然能急應緩隨。先練急應緩隨,就無法真正融合。

假日的公園校園裡,有很多人光看太極拳推手走粘的外面表面,是有動、有靜、有急應、有緩隨,就以為是要用急應緩隨來練推手。所以拼命練反應,練習數十年,最後當然還是練不出預期的功夫來。因此,會反過頭來批評祖師拳論是欺人之論。卻沒有想到,自己一生竟然從未進入祖師法義,從未依祖師法義去練太極拳。自己一開始就跟錯人了,學錯了太極拳,又豈能不自我檢討而責怪祖師。

所以說能夠全心追隨,王宗岳祖師太極拳法義的人是幸運的。能夠全心追隨王宗岳祖師,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福氣。很多人從表面上、從文字上、從朋友那裡、從別的大師那裡,還沒有見到太極拳的基本法義,就已經斷了祖師的因緣。就向其他太極拳的不同道路走了,至死也回不了頭。

所以,我們今天有這個福氣,從王宗岳祖師那裡,學到太極拳的哲學和技術。我們應該要感念王宗岳祖師,更深入了解祖師經義。並且要求自己,也有正確的太極哲學,能夠宣講傳授祖師的經論。好讓後人也有這個福氣,跳過外表障、文字障、他友障、他師障,而接觸到真正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這是我們最神聖而光榮的職責啊!

----------------
重點整理:

融合就像搭火車、水蛭一樣
以「融合」來「急應緩隨」
正確的動急緩隨技術,是以陰陽「靜合」的觀念去操作的,是以「靜」的觀念去操作的
以「融合」去練「急應緩隨」
融合哲學,先於,並且高於動靜哲學
融合是因,急應緩隨是果
感念和了解祖師經義,並且能將正確的太極哲學,傳授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