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機由己發,力從人借
漢朝許慎《說文解字》說:「主發謂之機。」元代字書《龍龕手鑑》云:「機,發動也、會也、弩牙也。」
太極拳為何能「借力使力」?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經過訓練後,具備如同「弩機」般,節節貫串的模組。
當對方力量攻過來的時候,其實就像是在幫我們扣「板機」,順勢將對方施予給我們的力量反饋回去。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引進」,所謂「引到身前勁始蓄」。教學上,學生最常遇到的障礙,就是不願意放棄殘勁。
但是,當我們經由纏法的訓練,建立出「化力」和「借力」的軌跡之後。學生終於願意放掉那百分之一的殘勁,讓對方的力完全引進到身上,才能如同啟動板機一樣,推動接下來引落合出,牽動四兩拔千金。
舍己從人,順勁不違,刻刻順敵人,他行任他行,因敵成體。內家的真義皆為此也!
因此,太極拳能夠舍己從人,借力使力,最重要是具備完整的傳導系統,一環扣著一環。這就像是沖水馬桶的閉迴路系統,經由一個按動,啟動整個流動的過程。
這是技術性的鬆柔,而不是光靠意念性的鬆柔。所以,需要「學力而有為」。如果沒有經過局部練、整體合的學習過程,是無法做到的。
李亦畲:「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已:周身合上數項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工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
其中,自己要安排的好,就是「機由己發」。「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就是「力從人借」。
太極拳是一個非常精密的人體工學系統,缺少任何一個零件就無法運轉順利。所以,平時練功就是先將所有的零件準備好,最後再由指領來帶動全身,就能開啟身體放鬆而能制敵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