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太極拳論第二十三講:一羽不加


講者:葉金山宗長
文字稿整理者:彭啟豪館長

前面,我為各位了講解王宗岳太極拳,空間先於時間的空間技術之後。現在我要為各位講解:「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太極拳人體工學。

周禮考工記:「羽者。」註:鳥屬也。所以這裡的羽就是鳥,一羽就是一隻鳥。句中「一羽」對「蠅蟲」。從對仗來說,是小的有翅生物,對小的有翅生物。所以一羽應當解為,一隻小鳥。一般人將一羽解為一根羽毛,並不恰當。因為,羽毛並沒有自身飛行的能力。用來比喻太極拳的懸吊技術,也並不適合。用於重量能夠不落於物體的沾粘解說也不合適。

王宗岳太極拳,在走粘用技時,是連像小鳥的重量,都不能加諸在敵人身上。也不能讓敵人像一隻蠅蟲的重量,落實在自己身上。這叫:「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太極拳使用「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技術,就會出現別人無法偵知我的動向,我卻能夠偵知別人動向的能力。這叫「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概念上,小鳥和蠅蟲的揮動翅膀,在空中飛翔時。即使他們的腳沾粘在我們的手上,牠們的重量也是不會落在我們手上的。所以牠們落在我們手上的重量都是零,並不會因為牠們身體體積大小的不同,而會有沾粘重量的不同。體積大小不同,其粘著度相同的道理。就是在告訴我們,人的體積和重量,雖然比小鳥和蠅蟲大,但是當人把手臂當成翅膀帶動身形,而動如羽之時。也同樣能夠作到,一隻小鳥或一隻蠅蟲,那樣輕到幾近於零的粘著度。

所以說,太極拳走粘時,不能以一隻飛翔小鳥的重力,加在敵人身上。也不能讓飛翔蠅蟲的重量,加諸在自己身上。把力量加在別人身上就是「頂」,讓力量落在自己身上也是「頂」。有頂就不是粘著,有頂就不能融合,就不是太極拳。

太極拳走粘時,必須隨保持手上粘著的重量,都在幾近零的狀態。所以太極拳走粘時,不能用任何力量去施展技術。所以太極拳走粘時,只能在「無力」狀態下,順人而動,絕不能用微力去牽動別人。只要走粘能夠允許出現,絲毫微力的太極拳,就不是王宗岳太極拳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正是王宗岳祖師,嚴格地宣誓著,王宗岳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以及和其他內外家武術的分界底線。所以王宗岳太極拳,不得隨意牽引別人,或撥動別人。別人手上剛硬有力,我牽引不了他分毫。別人手上大鬆大柔,我也同樣要撥不動他分毫。

如果別人的手,鬆鬆柔柔像空中游絲,我一粘就將他四面八方牽動,這種太極拳就不是王宗岳太極拳。如果別人像一頭牛,你藉著牽牛鼻上面繩索的四兩重,來牽動這頭牛,這就不是王宗岳太極拳。如果別人攻來,你用圓形的離心力,去掤開對方,這就不是王宗岳太極拳。

所以不管你用什麼動作,只要走粘時用了力。這種力無論以什麼內勁的名目出現,都是錯的。這是王宗岳太極拳的要求,不按這個要求,練的就不是王宗岳太極拳。

王宗岳太極拳的「牽動四兩拔千斤」,不是其他武術用四兩之力,來拔動別人千斤之重的技術。而是說:「如果你牽動了別人的四兩之重,別人就能順著這個牽動之勢,拔毀你的千斤之重。如果別人牽動我的四兩之重,我同樣也能順著這個牽動之勢,拔毀他的千斤之重。」

所以說,王宗岳太極拳用技時,牽動是一種錯誤。很多太極拳名師,教弟子用掤勁用捋勁,像牽牛鼻上的繩牽一樣,去牽動別人。這在王宗岳太極拳裡面,是絕對不允許的。

牽動四兩拔千斤,就是說,一但你牽動了別人四兩之力。就會被別人順勢,破了自己的千斤之力。所以說,別人的手就算是鬆柔無力的,你也不能牽動他,因為那是鬆柔的陷阱。你去牽動他的手,他就有本事順勢破你的千斤力。如果沒有這個本事,他就不是太極拳。

王宗岳太極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是以人體武術工學為基礎而講的。人體武術工學是很奧妙的。但你站著用力去撥別人的手時,如果完全撥得動對方的手,那一剎那間,你的身體一定是靜止的。你馬上就試試看,你現在就站起來試著撥動你的桌上的文具。你看,當文具被你的手撥動時,那一剎那間,你的身體和雙腳,是不是在原地靜止不動的。你只要一試,馬上就可以得出:「手能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靜止」這個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宗岳門,人體武術工學的第一原理。

----------------
重點整理:

一「羽」就是一隻鳥
走粘用技時,是連像小鳥的重量,都不能加諸在敵人身上
也不能讓敵人像一隻蠅蟲的重量,落實在自己身上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無力技術」
「牽動四兩拔千斤」是指:
如果別人牽動我的四兩之重,我同樣也能順著這個牽動之勢,拔毀他的千斤之重
人體武術工學的第一原理:
「手能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靜止」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太極拳論第二十四講:武術工學


講者:葉金山宗長
文字稿整理者:彭啟豪館長

你現在離開座位,用力去扭轉家裡堅固的牆角看看,你用各種角度用力扭轉牆角,卻扭不動。你越用力扭轉的時候,你的身體和雙腳,是不是扭動的越厲害。你這時候你馬上就可以得出:「手牽不動別人,我的身步就會自動」這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宗岳門,人體武術工學的第二原理。

雞在地上走路時,只動雙腳不動翅膀;雁在天上飛時,則只動翅膀不動雙腳。所以禽鳥行動時,不是以腳動為主導,就是以翅動為主導。因為,這樣才可以作出,全身整體性的穩定平衡運動。禽鳥只有在掙扎時,會雙腳和雙翅上下同時亂動。所以,手和腳上下分開來而動,就是亂動。

所以最優異而完美的武術運動,要不是從湧泉來領,就是從指掌來領。以此維持上下完整一氣,絕沒有手腳上下同時領的。因為手腳上下分開而領,身形運動往往會上下各走各的。全身之勁,就會像掙扎的禽鳥一般,散亂無章。

譬如,你的手一邊用大力去牽動別人,你又一邊同時移動身步。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方法很討巧,能牽又能走。卻沒有想到,在作這個動作時,上面的手搖晃,身步的基座也在搖晃。它首先違反了:「手能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靜止」,這個原理。所以,手上牽動別人的威力,根本無法完全發揮出來。

它的邊牽邊走,又同時違反了:「手牽不動別人,我的身步就會自動」,這個原理。所以,身步自然而然,完美運動,也根本無法完全發揮出來。如此,手上和身步的威力,其實同時都降低了。這就是宗岳門人體武術工學的第三原理:「手牽步走兩頭動,上下就亂動」。

「手能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停止」、「手牽不動別人,我的身步就會自動」、「手牽步走兩頭動,上下就亂動」,是宗岳門武術運動人體工學的三大原則。

世界武術用技,若不是依第一個原則而動,就是依第二個原則而動,否則就是依第三個原則而動。不然,就是三個原則交錯並用。也就是說,所有武術用技招式,無論內家或外家,都一定會依這三個原則的其中一個原則而動,絕無例外的。這三個原則,主導著所有武術的用技。所有武術的用技,也必受這三大原則,交錯控制。進而形成不同的武術用技方式。各派武術家,也可以用這三大原則,來檢視修正自己的武術,好讓自己的武術,發揮到極致。

剛硬有力,剛柔並濟,以及湧泉法,步為先的武術,就是遵行第一個原則:「手能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靜止」的武術。因為他們平日將身手練得很有力。他們的概念是,有力量就可以牽動別人。牽動別人也是一種技術,所以他們容許對別人用力拉、用力推、用力壓、用力撐。他們在施展這些有力技術的剎那,步和身就會自然而然地,逐漸由下而上鎖定關節不動,以增加出手時的威力。

最後這種武術,會越來越要求出手時,樁步穩固不動。好讓手上發出的各種勁力,更強更大。這就是受「手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靜止」這個原則所控制。所以這類武術,平日所練的技術,絕大多數都是身步原地不動,然後盡情揮動手臂,向上下左右,前後四面八方,以手部力量,撥動別人的戰技。

至於用到「手牽步走兩頭動,上下就亂動」的原則的人,大多數是對武術人體工學,沒有深刻的認識,也缺乏武術用技概念的人,或著是一些還沒有練成整勁的人。這種人不但用不出「有力」技術強大力量,也無法用出「無力」技術身步的靈活多變。兩邊都無法發揮出極限的能力,一生只能在平庸之路打轉,這是最不好的武術。

王宗岳太極拳,是完全遵循第二原則:「手牽不動別人,我的身步就會自動」的武術。這種太極拳的特色,是以無力技術,來加快身步的變化。王宗岳太極拳論中,「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鬆柔無力」、「四兩拔千斤非力勝」、「耄耋禦眾快何能為」、「偏沉運化」、「捨己從人」。這些觀念,全都是根據這個原則而發展。

「手牽不動別人,我的身步就會自動」,這個原則的身步之動,不是自我意識的主動。而是因為自己的力量,完全牽不動對方,造成意氣的弱力,傳達到粘著點時,就過不去了。因此,自然反饋回自己身上,進而帶動身步的運動。

只是,王宗岳祖師把這個原則,發揮到極致。要求不管對方的力量有多大,當自身意氣的弱力,傳導到粘著點時,就自動認定自己絕無能力,牽動別人。於是在意氣傳導到黏著點前,將意氣反饋到自己身上,藉著體內導勁的技術,帶動自己身步的自動。

----------------
重點整理:

三大人體武術工學原則:
「手能牽得動別人,我的身步就要靜止」
「手牽不動別人,我的身步就會自動」
「手牽步走兩頭動,上下就亂動」
湧泉法依據第一原則
指領法依據第二原則
第二原則就是無力技術,
想像自己完全牽不動對方,造成意氣的弱力,
在傳達到黏著點時就過不去,自然將意氣反饋回自己身上,
再藉著體內導勁的技術,帶動自己身步的自動。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王蘭亭太極拳台中班招生

《 課程介紹 》
學習太極拳多年,仍然只會打拳架,不知道如何運用嗎?時常覺得肌肉痠痛,肩頸僵硬,想學習各種養生功法嗎?工作壓力繁重,想學習如何放鬆身心嗎?面對無法預期的危險,想學習如何防身嗎?
那你來對地方了!王蘭亭太極拳就是為有這些困擾的人而生的。
本期共有12堂課,在這 24 小時裡,不僅能學習王蘭亭太極拳套路,更能從中學習養生功法,掌握人體工學,同時具備基本防身能力。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驚人習慣力

前幾天看到一本滿實用的書,可以結合太極拳的學習,分享給大家^^

先說結論

養成習慣的方法,就是要拆解成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動作。

如果想要每天都保持練拳的習慣,不要把練拳想成是很沉重的負擔,設定過高的目標而無法達成,只需要從一個舉手投足的動作開始即可。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太極拳活步推手和纏摔



我們的活步推手練習,重點不在於將對方推出去,而是雙方都在練習「沾黏連隨不丟頂」。

然後,在保持合擊黏著的狀態下,練習敷鎖和纏摔。一般的推手,在規則的限制之下,一心只想著不被推出去,或是只想把人推出去。又在不能使用打和踢的狀態下,很容易出現雙重則滯,互相頂牛的問題,而違背了推手訓練最初的用意。

我們的活步推手,就是完全建立在「沾黏連隨不丟頂」的前題下產生的。輸贏並不重要,而是要經由雙方的對練下,學習沾黏連隨。而且,在任何一點,都能同時使用摔打拿踢的技術,這才是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