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2010/10/05 用技概念和反身大纏整理 L30


學習反身大纏,首先就要知道,練習的目標,在於應付「貼身近戰」。我們的上翻肘式,主要是以虎形的正力來處理對方。 當貼身作戰的時候,力量都會往中軸壓制,自然就要學習處理斜角力。這時候有兩種解決方式:1. 走上弧轉成龍形的斜角正力來對敵。2. 走下弧轉為虎形的正力來對敵。先學習的下弧鼓盪,就是屬於第二種的處理模式。再學習反身大纏,則是屬於第一種。

這兩種接手方式,又會隨著同側手、異側手,或是和對方的相對位置不同,而有所名詞上的分別。以對方來說,從對方的兩 手外側到背後進攻的,就是屬於「外門」。而在兩手內側到胸腹腰進攻的,就是屬於「內門」。而隨著進攻的深淺,又能簡單分為「腕關、肘關、肩關」。一般而 言,腕關以外,可以使用踢擊、長拳。進入肘關,就可以開始使用短打、擒拿等技術。進入到肩關,則可以使用摔,纏頸都技術。相反地,在我們外門接手的技術, 像是白鶴亮翅的鷹翻,屬於「表接手」。在我們內門接手的技術,像是攬雀尾,則是屬於「裡接手」。

內家在用技的時候,時常會使用外門攻擊,主要也是兵拳合一的概念。從外門攻擊,可以減少被對方刀刃所刺的機會,也能廢掉對方另一手的攻擊。但實戰應用的時候,內外門都會交替運用,就是屬於「搬」的技術,這剛好就是反身大纏的訓練重點。

接下來則是反身大纏的部分,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個「龍形」接手。移位挫掀的時候,習慣就能避開對方的攻擊線,還可 以出砸拳,甚至已經導好龍腰可以出腿,重心務必移至一腳。滾鑽的時候,一定要往斜下滾鑽,千萬不能出現橫擋的現象,身體會停滯,後段的動作都做不出來。同 樣的,槍打一點,棍打一片。橫擋就會用到橫力,以槍形帶動身體,就能卸力。頭則順勢轉為左顧,完成一次卸甲的過腰摔。反身大纏,專精於處理側面和背後的力 量。要練習對方從後面纏抱,都能以龍形化解並過腰摔。

「猴相」的部分,則是因為手被壓制,無法拉肘貼耳落空,自然會帶動「右盼、扭步掰膝抓地牢」。沾點的感覺維持一致, 自然就會合對正力,無過不及。對完正力之後,才能拉肘貼耳落空,必須在上拉的過程中補一次三角形(如同拉肘貼臉)之概念,達到「掌肘兩朝天」。這個部分, 為太極拳的玉女穿梭。

接下來想要「鷹翻」,卻仍然被壓制,就自然會帶動身體腰胯轉為坐胯,這就是「虎坐」,之後再順勢「塌腰」。這是整個 功法最容易失敗之處,因為身體這時候容易前傾,反而讓重心落於兩腳中間而失敗。由於餵勁者,此時正往頸部壓制纏摔,身體完全無法前傾,甚至還有點往後斜中 正,重心自然會在一腳上。這樣才能達成「虎坐」,感受「空胸拔頂下塌腰」。由胯、腰、胸,依序旋上補位完成之後,順勢以掌隨肘走「鷹翻」二次落空。再補位 成第二次三角形陷阱,捲落輕敷,推鐘式發勁出。

一開始如果手和身體不能配合,可以先單練轉腰胯的部分,會發現其實很輕鬆。但錯誤的手法,會牽動著腰線,反而不容易完成。因此,唯有依靠正確的手法,感受對方的沾點,不斷對正力調整出正確的身形,才能把反身大纏練好。

從這裡就可以發現,指領式的重要性。龍形是手先動,猴相手不動而身體補位。拉肘貼耳手先動,虎坐蹋腰身體補位。鷹翻手先動,再以三角形陷阱身體補位。所以在用技的時候,完全都是手先動,而身體會不斷追著手補位。其中能不斷維持正力的腰隙變換技術,關鍵就在於反身大纏。

反身大纏的確是宗岳門的代表性功法,練完之後也是學習的一個里程盃。但就像背一段經典的古文,背會之後,也需要時間的淬煉、醞釀,才能讓其中所有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血肉間,運化為無形。每隔一段時間回頭溫習,就會發現其中的可貴,以及讚嘆古人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