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太極拳的學習裡,「拳論」對學習者的影響,我認為是非常巨大的。例如王宗岳太極拳的打手歌,其實是「實戰」對打的用語,包含了太極拳重要的技術理論。一般 都容易解釋成「推手」的學習,甚至還把「掤捋擠按」套入推手的模式裡,將練功的想法,套入實戰功法、心法的思維。所以閱讀拳論,如同暗藏許多玄機的武林秘 笈,若沒有經過正確的學習,憑自己的猜想以己練拳,往往就容易產生偏差,甚至終生不覺。
在拳論裡,我們發現到許多描述的文字,都和「腰、腿、身法」有關。例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尤其實是這句,「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對照李亦畬拳論裡提到:「勁起於腳根,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勁在兩肩,主宰於腰,上於兩膊繫,下於兩腿隨」。
如 果我現在沒有學過太極拳,看到這些文字。我自然會覺得,人體的內勁,一定要從腳底開始練習,由腳底導上來,經由腿、腰的轉換,最後再運送到手上。如果我現 在功夫不好,因為「病必於腰腿求之」,所以整天將功夫花在腰腿的努力。卻容易忘了我們在練的是太極「拳」,而不是太極腰或是太極腿。
在 教學的時候,我們已經發現到,同一個化解轉身動作,明明只有練腰腿時可以順利做到,手法一加入,就無法完成。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如果「手法」錯誤,腰腿練 得再好,都會被影響而受制的重要結論。甚至好的手法,可以自然帶動身法,對的身法自然能帶動腿步法,這就是指領法的重要性。
而所有拳論裡,最明確提到手法定位和技術的,就是王宗岳拳論十三勢,和打手歌。前者是提到採挒肘靠四隅角定位,後者則是提到引進落空合即出等技術原理。這些手法正確之後,我們練的腰腿,才能整合在一起綜合應用。
當 然腰腿也很重要,只是手法必先於身步。例如最初的築基功許多都是從腰腿著手,但等到學會三體勢、內勁線整合全身之後,完全都用手法來帶動了。這個原理,就 好像汽車在製造的時候,當然需要有好的輪子。三體勢內勁的整合,就好像組裝引擎。而導勁的訓練,就好像車子的傳動軸。但開車技術的優劣,完全都在於方向盤 的掌握一樣。
當 我們人體在做各種精密動作的時候,譬如現坐在電腦前打字,握滑鼠,拉小提琴、彈鋼琴。一定只需要手部,甚至是指尖的運作,絕對不會從湧泉底下發勁上來打 字。當我們要往前拿東西的時候,也是會由手來測定距離,帶動身體去拿東西,而不會從腳來往前推進。從這些最生活化的例子去理解太極拳,就明白指領法是多麼 重要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