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醫醫病書心得

作者:彭啟豪 中醫師




前言


最近在研究溫病學說,重新閱讀整理吳鞠通的三部作品:<溫病條辨>、<吳鞠通醫案>、<醫醫病書>。其中,<醫醫病書>是吳氏晚年的著作。寫作目的,是要醫治醫者之病。言簡意深,句句都切中醫者常見的盲點,的確是值得一讀和自省的好書。簡單整理心得分享。


成醫條件


古書的特點,最重要的都是第一篇。提到好友汪瑟庵(廷珍)先生,告訴他的一句話:「醫非神聖不能」,而這句話就放在他心裡一輩子。醫道,誠難且深也。

醫者,必須「上而天時五運六氣之錯綜,三元更遞之變幻,中而人事得失好惡之難齊,下而萬物百穀草木金石鳥獸水火之異宜」。

這句話,也是<醫醫病書>的大綱。從明白五運六氣始,到了解草木方藥作結。這些天文、人事、醫藥病理,都需要花大量時間去鑽研體會。


讀書態度


而讀書最大弊病,在「 謬於一家之言,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愛讀簡便之書,畏歷艱辛之境」。

習醫最忌門戶之見,也忌分門別派。自古以來中醫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補充其不足,不斷擴充而更加完整。

吳氏推薦的書單,如<不讀古書論>、<好博而不務精詳論>,都推崇經典之作。包含神農本草經、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他也推崇葉氏臨證指南醫案,但若不讀古書,亦不得要領。

經典,仍然是中醫的基石,也是會通百家的橋樑。

先議病再議藥


<診病以現症為主不必拘執古方論>:「診病者,全在確識病情之寒熱、虛實、燥潤,再能精察藥性,有是病即有是藥,無是病即無是藥」。

 <論藥不論病論>:「無論病家、醫士,只當講求病系何病,法當用何法,方當用何方,藥當用何藥,對準病情,寒熱溫涼,皆在所用」。

其中,最重要是分辨病症的本質。如書中提到的陰吹症,金匱提到用豬膏髮煎,是以純潤之法,治療腸胃俱槁所致。而吳氏舉出臨床三種不同治法和方藥,皆為不同的病機所致。所以不必拘泥於古方,刻舟求劍。

此外<午後發熱論>提到,我們很容易以為是陰虛,結果用補陰的方法沒效。事實上,「伏暑、燥症、溫瘧、濕中生熱、瘀血作燒、幼孩食積夜熱之類,皆陰邪自旺於陰分」,都有可能造成午後發熱的症狀。如果不能做出「鑑別診斷」,治療當然沒效。


補虛之法


「補五臟補以守,補六腑補以通,補經絡、筋經亦補以通也,補九竅亦補以通」。

「虛損有應補者,先查有無實症,礙手與否。如有實症礙手,必當先除其實。不然,虛未能補,而實症滋長矣。」

「虛不受補之症有三:一者,濕熱盤踞中焦;二者,肝木橫穿土位;三者,前醫誤用呆膩,閉塞胃氣而然。」


總結


全書精彩點評處甚多,節錄片段,可見一斑。如果要完整掌握吳氏的學術思想,仍然要和他其他的著作,還有其他經典文獻合參。

要醫病前,先醫己病。醫醫病書,許多文字都值得醫者省思。在此和大家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