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2010/12/14 第三季第10堂課(小纏導勁)

延 續上週走黏、主動被動技術的認識,我們可以把對敵關係區分為「分擊」、「合擊」。依照攻防的深度,分為「腕關」、「肘關」、「肩關」,或是依照太極拳論的 定義,區分為「採、挒、肘、靠」。當兩個人分開,沒有沾點的狀態,所進行的攻防,稱為「分擊」。當兩個人接觸在一起,出現一個以上的沾點狀態,所進行的攻 防,稱為「合擊」。

武術,也常因為「分擊」、「合擊」的著重不同,衍伸出完全不同的武術。例如「拳擊」、「空手道」、「跆拳道」,就是典形著重分擊武術。所以都是在分開的狀態,開始進行拳打腳踢的攻防。一但雙方接觸在一起,規則上就會將兩人分開,繼續開始做戰。

相對的,像是「柔道」、「摔角」、「巴西柔術」等,都是著重「合擊」的武術。也就是認為真正戰鬥的開始,一定是在雙方貼身接觸後所開始進行的纏鬥。因此在技術上,就會著重於拿摔、關節技鎖定等等。

我 們宗岳門,依照王宗岳祖師太極拳立論:「太極拳者,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建立了宗岳門「分合」太極拳。這裡的分合,就是指「分擊」、「合 擊」,因為太極拳是同時著重於分擊和合擊的武術。只是我們必須了解,太極拳的「分擊」,是先經由「合擊」訓練出來的,這就是我們宗岳門強調先練習摔技的原 因。經由摔技來讓我們的分擊打踢技術,更加精確,這樣才能練出「順應被動」著重靜合的太極拳。如果只練習「主動」分擊技術,就會習慣於「反應」,追求快 速,而無法體會「順應」的感覺了。

因 此,我們一開始學習「引落術」,就是進入「被壓制」的合擊狀態,學習完全「順應」對方的被動技術。引落術的原理,就是要不斷地引對方的勁來打自己的中軸, 自然可以化解,這稱為「不化自化」,或是「引入中軸」。落空的過程,就是要盡快和對方取「平行疊臂」,所以不是只想著把手拉到落空點,而是要盡快讓「小手 臂」和對方平疊,讓「肘」避開對方的攻擊線。落空完之後,身體再補成三角形陷阱,就可以出拳。

接 下來,則是學習,當雙方從分擊進入到合擊的瞬間,我方「尚未被壓制」的合擊狀態,學習「主動」的「小纏導勁」技術。這時候,意念都要放在中指尖,以中指為 旋轉軸。由指尖往肘,依序滾鑽向前隅。由於是「定指移身」,想像沾點推不動對方,勁線就會從指尖,依序導回身體。練功的時候,要刻意讓肘翻入斜角線,身體 才會被推開,移重心完全到後腳,自然會略為轉身。

練 習小纏導勁的時候,務必要從指尖「依序」滾鑽,也就是由梢尖慢慢擰到根,不能「梢根同擰」,勁線才能順利傳導。所謂「小纏難在直」,導勁的時候,手感覺是 「一直」在滾鑽伸直,只不過因為「定指移身」,身體反而會「一直」移重心後退、轉身。但過程中,完全是「指領」帶動,千萬不能意念斷在中間,想成由身體帶 動移身、轉身,都會斷勁。此外,身體也要完全「放鬆」,全部都是由指領帶動,如果波動傳導的過程中,出現「折角」,就代表折角的地方沒有鬆開,所以勁傳不 過去。

如 果身體無法完全放鬆,可以練習「龍形小纏導勁法」,讓身體更明顯感覺勁線的流動。這個功法稱為「指月法」,假想右上方「前隅」有一個月亮。同樣的,由中指 尖開始旋轉指向月亮,完全放鬆地經由手的重力,讓採、挒、肘、靠依序掉入斜角。身體移重心的同時,使用「踏枝法」。導勁完成的時候,身體會自然下降,重心 完全到左腳,左顧。經過指月法的練習,感受勁從指尖依序導回身體的流動感。這樣訓練的目的,以後一和對方接手,甚至是在接手之前,就會習慣經由指領,帶動 身體避開對方的攻擊線,同時找到最好的角度反擊。

因 此,當我們和對方接手的瞬間,就要感覺對方力線的「方向」,稱為「聽勁」。聽勁絕對不是指聽力量的大小,因為聽到力量大小的時候,已經要用「被動技術」走 化,甚至來不及了。所以使用「小纏導勁」的目的,就是要在接手的瞬間,主動取得平行疊臂,避開對方攻擊肘線。這就好像,我們在對方的攻擊路線上,製造一個 「溜滑梯」、「滑水道」。如果對方繼續進攻,就可以順著這個滑水道,引落對方進來,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吞吸感」,好像「吸麵條」一樣,吞進來。如果,沿 路上都被對方制著肘,就好像「如鯁在喉」,就必須被動順敵拉到落空點,看是否有機會取得平行疊臂,再反制攻擊。

如 果「小纏導勁」取得平行疊臂後,對方沒有繼續進攻,就可以使用「二起手」。上拆一點,走螺旋線纏上對方。碰到掌根的時候,五指彈開,進入四掌點,最後以虎 口「平切」,踏技壓制對方。虎口「平切」的掌法,非常重要,稍微折腕,內勁全失。這時候,要「氣達指尖」,五指都自然放鬆舒展打開,如同水通過軟水管一 樣,自然會變直。

最 後,則是在分擊狀態。當對方拳打過來的時候,同樣是以小纏導勁的模式,中指就開始往對方的手臂滾鑽,在空中取平行疊臂,這樣的技術就稱為「流法」。取完平 行疊臂之後,繼續滾鑽成上翻肘式,合成三角形陷阱,就可以直接出砸拳。出完砸拳的時候,「肩再貼拳」,就可以再進步連續出第二次的砸拳。這個部分的練習, 要和引落術的上翻肘式有些區別。引落術的上翻肘式,是在被壓制的狀態下,所以會進入落空點後,再補位合成三角形陷阱,再出砸拳。這裡則是取完平行疊臂之 後,直接合成三角形陷阱,就可以出砸拳。

因 此,「小纏導勁」的重要性,就好像是連結「分擊」和「合擊」的橋樑。經由「小纏導勁」取得攻守最好的角度和距離的方式,完全是經由指領帶動的順應,而不是 光靠身體和步法移動的反應。「小纏導勁」的技術,其實又稱為「定槍法」,往前黏攻就是小纏,往後走化就是大纏。所以,學習完「引落合出」的引落術之後,還 要加入「小纏導勁」,變成「伸、引、落、合、出」的概念,用技的時候才會圓全。這也是為了將來的「槍形推手」在打基礎,務必仔細體會。

小 纏和大纏,在「定步」的時候,最主要是用來處理對方攻擊深度的差別。原則上,定步的時候,對方攻擊的深度,進入「肘、靠」的時候,會使用大纏來處理。因 此,才要特別練習「上翻肘式」,「中平肘式」、「下壓肘式」,「反身大纏」,意謂著被壓制肘和肩時候的解決模式。但如果定步的時候,攻擊的深度,只有 「採、挒」的時候,其實只要用小纏二起手就可以解決了。

當然,小纏的技術,不是說不能處理「深層」攻擊,只要配合「步法」就可以變成「退步小纏摔」(倒攆猴)。大纏的技術,不是說不能處理「淺層」攻擊,只要配合「步法」,身體往前補位,就可以變成「進步搬攔摔」!

太 極拳為什麼能夠順應對方,「因敵成體」,就是具備了「小纏導勁」的「定槍法」技術。今天算是導勁練習的初體驗,最主要是先感覺勁線的流動感。練習重點,就 是「定指移身」,由梢慢慢擰到根,讓採挒肘翻入斜角線,產生移重心到後腳,身體片旋轉身避正打斜的效果。武禹襄稱:「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需貫 串,不外起承轉合,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的聽勁線;八卦掌則稱為「擰翻走轉」;太極拳,則稱為「伸」。看似繁雜,各家說法不同,理為一 貫,務必細加體悟之!

課後宗長精華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