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睡眠障礙門診心得

作者:彭啟豪 中醫師




前言


這個月的精神科門診,包含睡眠障礙、身心科、煙酒藥癮等。也有從旁見習,了解心理師如何評估個案。

在睡眠障礙門診裡,主要學習醫師如何衛教,協助病人恢復正常睡眠,並應病情需要,使用或逐步戒除安眠藥。


睡眠的恐懼


通常,失眠的形成,起初都是來自於某個因素。不論是情緒、壓力、工作、環境、帶小孩,造成生活作息的改變。但長期而言,就算某個因素已經解除,但生理節律已經改變。

而心理上最大的壓力,則是來自於對「睡眠」的恐懼。許多患者都說,只要想到睡覺這件事,或是看到床就會有壓力。

因此,如何協助病人,從生理、心理、環境等層面。建立正確的睡眠衛生習慣,調整回穩定的作息,降低內在壓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躺床時間


首先,還是要先評估,每日「躺床」時間。幾點躺上床,幾點離開床。進一步,可以評估有效的睡眠時間,大概多久入睡,半夜醒來能否再入眠,幾點後清醒。

睡前,除了減少手機或螢幕等藍光刺激,也盡量不要在床上做其他事情。而是等到有睡意的時候,再去睡覺。讓床和睡眠這件事,可以緊密連結在一起。

如果躺在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時。就應該離開床,做一些舒緩放鬆心情的事,或是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等稍有睡意時,再回床上休息。


有效睡眠時間


這些睡眠衛生習慣,核心衛教概念就是,「控制躺床時間,增加有效睡眠時間。」

讓有效睡眠時間,控制在6-8小時,大致上可以維持一個人正常生理節律和作息。當然,這個睡眠時間,會依據年齡而改變,年紀愈大,所需的睡眠時間愈短。所以,同時也要降低躺床的時間,減少老年人失眠的情況。


心理衛教


其此,則是心理層面的衛教,就是必須「接受偶爾睡不好的事實」。

對於平常好睡的人而言,偶爾也是會睡不好的時刻。但對於失眠患者,在服用藥物的狀況下,偶爾仍睡不好,就會造成很大的焦慮。

因此,切記「不要」半夜起來再補安眠藥。這會打亂第二天的作息,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是PRN使用安眠藥的病人,第二天睡前再用藥即可。一方面避免睡眠焦慮的持續,一方面可以將安眠藥的依賴盡量降低。


減藥方法


最後,則是在病人睡眠情況穩定有改善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減藥。

減藥的選擇,會先從較容易依賴的藥物開始嘗試。一週,先選一天開始減量。劑量可以從1,減1/4,減1/2...逐步遞減。

由於,減藥或停藥,本身就是一個壓力,當晚通常會比較難睡。也是要維持當晚不要自行加藥的原則,第二天再把劑量調回來即可。


總結


總結來說,藥物的使用,只是為了協助調整生理節律、降低精神壓力。最重要,還是在於睡眠習慣的養成。養成之後,就可以一步步朝減藥和戒藥的目標前進。

很感謝,這個月遇到很有耐心的精神科睡眠專科醫師,願意花很多時間在睡眠衛教上。大部分穩定的病人,都朝著減藥和不用藥的目標前進。

我相信,未來如果能結合中醫,不論是針灸、推拿、中藥等治療。一定可以幫助更多睡眠障礙病人,一夜好眠,重新找回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