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2019/1/20 傷科筆記

作者:彭啟豪 中醫師




今天參與精彩的骨傷科課程,對於身體皮、筋、骨的了解,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復位


上午的盧醫師,擅長急性骨傷的處理,重點在於復位和固定,還有分三期治療。復位的手法仍然是「欲合先離」,經由牽拉,挪動出空間,按壓消脹,屈曲伸直而復位。


固定


今天最精彩的分享在於「固定」,用小塊的硬紙版固定,取代副木,有「吸汗」的效果。加上迴紋針,則可以做到屈彎的固定(防僵硬)。用3M膠帶黏合,保持彈性。運用過伸性的鋁板,治療槌狀指等。繃帶的使用技巧方面,包含從遠端往近端纏繞,可促進瘀血回流。包紮至重要固定點時,可用交叉包紮的方式,加強單點的壓力。更重要是在包紮的時候,就要考慮復位的方向。此外,也分享將繃帶一分而二的小技巧,都非常實用。


診斷


診斷方面,從簡單的觸診,判斷可能受損的部位。問診了解可能的受傷機轉,才能更精準的針對病位治療。當然最重要是要找原因,例如很多中軸腰背的症狀,都是末端受傷造成。要把末端處理好,才有可能根治。


結構網絡


下午的林醫師,則是從皮和筋膜的角度,廣泛解構人體的結構網絡系統。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傷科、針灸、拔罐、內科的治療原理,都是可以相通的。


皮膚


貫串一切思路的要點,就是皮膚,也是所有外治法有效的原因。皮膚包覆著我們身體的所有外層,使我們身體成為一個互相流動的整體。感知外在的各種變化,調整我們身體內在的張力。


張力判斷


身體會出現各種痠痛,和張力的失衡有關。而張力的失衡,又和身體的各種軸線的旋轉偏差有關。旋轉的偏差,又可以簡單分為左旋或右旋,這是診斷的要點。軸線則分為:橫軸、縱軸、前後軸。


橫軸


包含兩手和胸助、胸椎、等互相連動的關係。今天學習橫軸的復建功法,兩腳平行,手指張開相對,往前延伸,再拉開擴胸抬頭,吸氣吐氣。這個動作,主要是讓上肢的皮連線對齊,經由呼吸讓身體其他的筋膜順勢調動。


縱軸


包含由腳到骨盆到腰背的連線。可以在站著的時候,用拔罐器,挪動皮,來調整旋轉的走向。也可以請對方躺著,先將腳掌旋到脛腓骨貼齊的位置,屈膝低頭吸氣吐氣,伸膝抬頭吸氣吐氣。原理同樣是將末端的筋膜先對齊,然後經由呼吸,來讓身體的其他筋膜有機會隨之對齊。


前後軸



包含胸腹面和腰背面。常見的問題,包含腹腔的深層或淺層筋膜,或是尾椎的錯位。今天教了兩種功法,一個是鬆腹面,將頭抬高,腰背打直下壓,調整成用單田發聲的位置。另一個功法,則是鬆脊背面,先下彎讓腿的筋膜向外,再微微下蹲,調整尾閭到中點,再由下而上延伸到頭頸。



接下來則是分享行、臥、坐的要點。行的部分,腳尖朝前,放鬆慢走,由身體帶動腳,平起平放,一腳要完全鬆空。移重心時,由下而上帶動脊椎一節節旋轉和鬆開。



坐的部分,兩腳外開90度。調整椅子高度,使大腿小腿保持90度。然後,兩手掌心向上,這是最放鬆的坐姿。然後要注意不要縮腳,通常是因為聳肩造成。



臥的部分,老師建議睡榻榻米,不建議睡太軟的床。因為會讓我們的身體,在錯的位置上休息。正臥時建議可以在膝蓋後面墊枕頭,側臥時也有可以抱的枕頭,讓身體的筋膜可以處在放鬆的位置,可以徹底休息。


針灸


最後,是有關於針灸的概念。不建議拍針,而是要從淺層體表,一層一層往下鬆開。針灸的床不可以太軟,這樣會讓身體下陷,筋膜無法挪移。可以在膝蓋下墊東西,使全身處在放鬆的位置,針灸挪移筋膜的效果才會出現。如果頸椎有病變的人無法趴著,可以用毛巾拖起腋下,或是直接讓下巴頂在床頭上。要非常注意擺位,也可以配合動氣療法。如果我們針陰經的時候可以請病人咳嗽,針陽經的時候可以請病人吸氣,這都可以幫助筋膜的挪移和對齊。


結論


總結來說,身體就是一個整體。不論是針尖覺、傷科觸診、內科把脈,都是在診察皮、脈、肉、筋、骨,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經由雙手,感測全身張力系統和氣血分佈的偏差,再經由針、傷、中藥,或是練太極拳,來調整其中的變化。診治內針傷一體,這是目前我對中醫的理解。

感謝老師們精彩而不藏私的分享,期待下週的課程,繼續努力學習^^


按讚追蹤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