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十堂課,完成第一季的訓練。這季主要的內容,包含十三勢:採、挒、肘、靠、掤、捋、擠、按、進、退、顧、盼、定。學習四隅手法、四正身法、五行腿步法,各種基本功。再從這些基本體勢的組合,形成太極拳的各種招式。這裡做個總結:
四隅手法
包含推、托、帶、領、戳、砸,所有出拳(掌),都要進入前隅上。以方樁(五弓大展、肘樁),和圓樁(渾圓樁),定位出方和圓。不論拳和掌,都要指領,走螺旋線。
四正身法
以太極拳套路裡的,前轉掤、後轉捋、側移擠、轉身轉、後移化、前移按,就可以組合出太極拳的各種身法。又可細分為上弧(龍形反身)、下弧(虎形磨背)、側移(踩水球、踩冰)、前後移(定指移身),這幾種不同的功法,來細緻的練習。
五行腿步法
包含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配合八卦身手步,和五形腿步法,形成太極十三勢。其中又可分為方步、圓步。
方步的練習,包含四隅步、踏枝法、連枝步,屬於兩腳不交錯,常用於分擊(不接觸的技術包含打踢)。
圓(環)步的練習,包含裡扣、外擺、前盤、後旋,以「平行步」的練習為主。屬於兩腳會交錯,常用於合擊(接觸的技術包含摔拿)。
外擺、裡扣,練習時以腳尖領為主。前盤、後旋步練習時以腳跟領為主。特別要注意,外擺時,藏了一個後旋;裡扣時,藏了一個前盤。
所謂天圓地方,四圓步法,需在空中完成重心的轉換;四隅步法,則在地上完成重心的轉換。這在用技時,又要特別注意。初學者,先確實移重心即可,先會走,再學跑跳飛,循序漸近。
推鐘式發勁
推鐘式發勁,是宗岳門最重要的入門技法。以上,總結了各種的功法和理論,但如果無法整合這些理論,變成一個可用的「技術」,那都是空談。
所以,我們還是要用推鐘式發勁,來驗證學員的成果。而學生也在這一、兩堂課,學會推鐘式發勁,能成功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將對方輕鬆發出去。
再次證明,太極拳發勁,是非常科學化、可操作、可再現的技術。學習太極拳,不能變成玄學,而是每個人只要找對方法,就能練成的技術。
揉掌
整勁和發勁的過程中,藏了一個最重要的技術,叫做「揉掌」。揉掌的定義,叫做「方圓交變」,當我們由方入圓或由圓入方時,可以將全身內勁經由掌法導出來。
太極拳圓樁的代表是「渾圓樁」,方樁的代表是「五弓大展、肘樁」,或是所謂的「三體勢」。那如何連結圓樁和方樁呢?就是依靠「揉掌」。
有關揉掌的技術,可以參考宗長的相關文章。我們的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技術,全都是建立在,方圓交變,逢轉必揉的基礎上。所以在大鬆大柔的引落時,仍然能帶出源源不絕的內勁。
結語
以上,是本季的太極拳課程,以築基技術為主,下一季要完成「引落術」的訓練。包含,直線引落、 斜線引落、上中下段引落(上翻肘式、中平肘式、下壓肘式),反身大纏。
學習太極拳,的確是有完整的次序和方法。很幸運能遇到宗長,能有緣份承傳宗岳門太極拳。也希望將這個技術,繼續發展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