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觀想和太極


太極拳很注重觀想訓練,可以幫助放鬆、提升覺察力,逐漸體悟「沾黏連隨不丟頂」。

我們以太極起勢為例,想像自己的手浮貼在水面上,順著水勢水漲船高漂起,再順著水勢退潮下降。

這是最開始入門的飄浮功,配合吸氣吐氣,讓手在升降的時候,完全放鬆。

同樣的動作,老師ㄧ定要用手掌餵勁,讓學生感受順勢飄浮和沈降,並且保持沾點完全不頂抗丟離。這就是開始體會「黏著」的第一步。

當學生記住黏著的感覺後,回去就可以經由觀想的方式,將這樣的感覺,轉化成手浮在水面上濕黏之感。由於水勢慢慢變化,手就會消去慣性,完全放鬆順勢而動。



我們經由觀想的方法,不斷訓練沾點「黏著」的感覺。未來在任何時候接手,就會習慣用這種感覺,反饋回身體內部,「讓手身步牽就沾點」。這就是「挨何處在何處討消息」。

所以,要練成觀想,最重要是先由老師餵勁。請老師示範沾黏之感,用心記住之後,回去就可以用觀想的方式,不斷強化大腦對於黏著的感受。實際運用於時,才會得心應手。


這樣的學習法,其實和學習把脈很像。完全放鬆,順著脈的振動,才能精準診得脈象。我們大腦記住各種脈象後,未來才可以用腦中的資料庫來加以分析。

倘若我們只看書而不摸脈,就像夏蟲不可語冰。從沒吃過酸的東西,不論用文字怎麼形容,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酸味是什麼。正因為我們已經吃過無數食物,在腦中歸納出酸苦甘辛鹹,我們才能加以分析每個食物的味道。

太極拳的學習也是如此,沒有體會過「黏著」的感覺,說破萬言,也沒有意義。但只要學習和接觸黏著感之後,就可以用觀想的方法,好好強化這種感覺,讓自己ㄧ輩子都記得。
















任何感覺的形成,都包含接受感覺,和大腦的詮釋這兩個部分。而觀想法,就是加強大腦的詮釋。學生常常都會問,我自已ㄧ個人要怎麼練習?ㄧ定要把握上課的時候,由老師來帶體感。回家就可以用觀想法,加強大腦的理解。(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厲害的外科醫生,在還沒開刀之前,都會用觀想法,將所有的術式,病人的狀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同導演般,在腦中反覆演練後,才會上刀。

古代內家高手,往往在閉關修練之後,功力突然大進,就是掌握觀想的秘訣。提升大腦的覺察力,就好像升級軟體,抓出bug,優化流程。而身體的訓練,就是強化硬體,為了配合更棒的軟體而產生。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也是告訴我們,意念的訓練要先於肢體的重要性,最後才能知行合一。


內家拳為何要慢練?也都是在練習觀想。每個靜勢,都需具備敷蓋對吞之能,摔打拿化踢之用。靜中觸動動猶靜,以靜制動。

外三合是外形的掌握,內三合是內心的修練。內外兼修,方能掌握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