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2011/01/11 第四季第2堂課(龍形下壓肘式)


本 週再次複習「龍形下壓肘式」,同時也複習了「戳砸拳練習」、「通臂」、「落空」等重要技術和感覺。基本感覺都有了,但是細微的差異,只要稍微修正,就會有 明顯的改變和進步。再次強調,內家不是靠苦練,而是日積月累掌握這些身體正確的感覺。以下分別整理重點:

1.     正力(暗勁、內勁): 我們宗岳門,完全只能使用「正力」、「直力」,如同槍打一點,而禁止使用任何的橫格力。其中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出拳必須在正確的走黏軌跡上。原則上,有推 托帶領的環中正力,還有戳砸的直線正力。出拳只要在這個軌跡上,只要放鬆,自然會在正力點上形成所謂的暗勁、內勁。暗勁、內勁有一個特色:「彼有力,我亦 有力;我無力,我亦無力。」有力、無力的感覺,是接手的對方,而不是自己,因為我們只要大鬆大柔就好。反之,如果拳沒有在正確的走黏軌跡上,就算「放 鬆」,還是會一直頂抗丟離。因此,學習宗岳門太極拳,首重斜角方位、走黏,就是這個原因。

2.     上 翻肘收拳:準備出砸拳之前,上翻肘式收拳其實非常重要。原則上是拉肘貼耳,但是要形成一次「爭裹」,合完之後才能出拳。如果只有拉肘貼耳落空,出拳的時候 容易開肩、受制,而且這樣會不斷拉動肩線,費力而容易受傷。此外,掌肘朝天貼耳,出拳的範圍才會縮得更窄,不容易被對方格檔。

3.     通臂:左右兩手的整合,必須要依靠「通臂」技術。練習功法,為「雙龍滾珠」,兩手龍爪掌如握龍珠(聚氣),將龍珠由右手、背後、導至左手,再將龍珠由左手、背後、導至右手。這就是所謂的「兩膊相繫」,雙手會整合在一起。

4.     栓肩:練習完通臂之後,兩隻手就會像是「連通管」一樣。要想像兩隻手是個U 形水管,可以把右手塞進肩膀裡,然後從左手跑出來。這就好像把右手,栓進肩膀裡,背後就好像門栓一樣,從右肩胛骨扣至左肩胛骨,右手就變短,左手就會變長。兩手就會變得非常鬆活,如同「常山之蛇」,「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

5.     化 力、借力:當右手上翻肘式的時候,原先練習鷹翻,只有學習水車轉「化力」的軌跡。可是練習完通臂、栓肩之後,還要能借對方的力量,走螺旋線,從肩背,導勁 到左肩、左手,最後則會完全沉入左腳底湧泉。這就是蓄勁的身形,重心完全沉入左腳底,滾鑽「爭裹」,氣貼背,片旋,氣如旗半面完全鬆開。

6.     砸 拳:砸拳的時候,一定要用指領,砸向前隅。自然又會帶動身體,節節貫串,如同火車般,一節節地被火車頭拉向前。我們導勁的時候,完全用指領,發勁的時候, 當然也要用指領才對。雖然蓄勁的時候,練習蓄勁到湧泉,並不是從湧泉發勁。因為實戰的時候,常常會順敵變化,可以用小纏解決對方,蓄勁到湧泉只是練習鬆 沉,練出最好的身形。如果不小心弄錯這點,就會變成逆練太極。

7.     一 拳受三力:砸拳出去之後,要用左手拍擊,增加打擊感。原則上要能受三力,內外側的側骨還有拳。切記不能左手放著,讓右手打,會練不出功夫。必須右手剛好打 擊到預設點的瞬間,左手拍擊到沾點。內家不太需要練習打沙包,因為單手打沙包,容易開肩,反而不準會受傷。但是經過自我的訓練,左手右相黏,自然會習慣合 肩,實戰時左右手也可以如同通臂般,交互運用。內家不太需要練肌肉,而是經由正確的掌法,經由調整筋線,不斷在放鬆中成新樁的模式,養成需要的肌肉,其實 是找到最省力有效的身體(筋)勁線組合模式。所以才說「勁起於筋,力發於骨」。

8.     龍 形下壓肘式:引進的時候,以龍腰接手,讓身體的攻擊線變薄,重心自然會移到後腳。如果對方攻擊的更深,自然就會被逼迫,變成退步龍形下壓肘式。落空的時 候,繼續讓對方推動我們的手,順勢和對方取平行疊臂。這裡要記得,一定要放鬆地讓對方推動自己的手,不要將手鎖死,身體自己轉,永遠會受制。落空的時候, 除了取平行疊臂,手也要記得不是直接往身後拉,而是要「揉掌」。合的時候,剛好手在後隅,肘會落在前隅,墜肘,形成三角形陷阱,再往前隅領出。領掌的時 候,正力還是向前隅,不能中途混入帶掌,直接想勾回後隅,完全沒正力。練習半環的時候,務必要分清楚前後隅,以後練習全環的時候才會精準。

9.     背 後控勁:龍形下壓肘式,含有龍虎交變的技術,龍虎交變的重要意義,就是將龍形斜角正力,轉換成虎形直線正力。經由龍腰引進,我們會將對方的勁引入背後。左 落空的過程中,一部分將力量導入左手,一部分沉入腳底,原理和上翻肘式相同。落空,則是要盡快地和對方取平行疊臂。只要兩力平疊,對方的力量就無法加壓到 自己身上。合成三角形陷阱之後,就可以順勢以尖制根,避正打斜,以正驅斜。

10.  先 動手:引進的關鍵,就在於完全放棄殘勁,順敵推入中軸。落空的關鍵,則是在於先動手,而且手會比身體動得快。但是手一直動會敗形,所以才要「合應」,身體 補位。所以,手只要完全放鬆,順敵推動,但身體會一直追著手。當雙方平行疊臂的瞬間,壓制的感覺會完全消失,這就是落空感。落空完,身體立刻補位,才能回 黏。一定要手走化完,再用身體走化,身體走化到極限,再用步來走化,技術才會最高。如果一直都偷用身體或步來走化,雖然看似很輕鬆,但會十年不長功。

引落術的課程,基本上教完「龍形下壓肘式」,就算正式告一段落。如果下週對於下壓肘類型的化解都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正式往連環術前進了^^

課後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