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學員心得

2020暑期太極拳集訓心得分享





台中班李宗達師兄


我一直都很喜愛老莊思想,因為它可以貫串有學科的原理,讓原本看似無關的事物都起到連結的關係,讓視野變得開闊。從前大多是從哲學思想、生活型態、政治經濟、自然科學以及醫學等較靜態的方面去體悟和實踐,但接觸宗岳們太極拳之後多了一條管道—用自己的身體結構以及和對手的肢體應對去體會它。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是我目前對於太極拳路最核心的理解之一。就如啟豪教練說的,太極拳是弱者的武術,把自己設定得毫無力氣去強抝對方,只能如水之柔順,自尋出路。在課堂中,不斷地體驗到越強勁的力量,越容易被柔弱無力的沾黏及布陣奪位所制服,完全體現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句話。

然而柔何以能克剛?老子說「和其光,同其塵,是為玄同」,能「玄同」則「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為利,不可得為害,不可得為貴,不可得為賤,故為天下貴。」能為天下貴者,以玄同能「挫其銳、解其紛」之故。

以前用思考的對這段話較無太大體會,但在課堂上用武術去體會則恍然貫通。太極拳是以布陣奪位挫對手銳氣、解其攻勢為主的武術,而交手時又需配合沾黏的核心技法。「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正可以落實在太極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沾黏技法上。而要能沾黏得蟲羽不落,便需大鬆大柔的肢體來支持。

周敦頤《通書》中所說「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應用到身體的鍛鍊,正是鬆柔的寫照。鬆柔不是癱軟,而是如水流般被動地順隨外力動靜止息,動而無動,靜而無靜,如此才能順勢而布陣擺位、挫銳解紛,而克剛強。

蟲羽不加是境界,莊子所謂「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則是被動順隨外力的方法。而要能實踐這個方法,便要下捨己從人的工夫。老子所謂「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即可落實在此處。故人先攻我,我雖後動,勝機卻已操之在我。老子說「後其身而身先」、孫子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在在都是太極技法的應用。

這只是目前個人對於太極拳粗淺的體會,更重要的還是身體的鍛鍊,讓身體來實踐這些觀念,而不止束之於大腦的高閣。宗岳門太極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每個功法、每段套路都有清晰的理論解釋,讓人很清楚地知道每個動作得意義,知道自己在打甚麼、鍛鍊甚麼、以及怎麼應用。非常謝謝啟豪教練的指導,希望以後能夠持續學習精進,不間斷地琢磨,讓不好的地方變好,好得讓它更好!


台中班高淑華師姊


一直以來都覺得養身在動,養心在靜,但是學習太極拳短短幾周,卻對身體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動靜之間,在意念發動時,如果能夠達到正確的方位,身體力行就可以有更鬆、更柔、更堅固的感受。

我因為參加佛教法會時身體不適,正好宗岳太極的師兄適時幫忙急救,進而提醒自己該是養身的時候,也讓我能有此因緣值遇好的宗門和名師。

以往要想運動養生,覺得必須採取激烈的運動方式,或者是大汗淋漓才能夠充分地達到運動的效果。
沒想到太極拳的單獨,看似小小的預備起式,就可以讓全身血液循環順暢,達到熱身的效果。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學習太極拳也是如此,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太主動積極強勢不是一件好事,

萬事萬物之間,有著相互的黏著性,不是一味地採取主動攻擊;出招時亦如同寫書法時欲進先退。看似矛盾,卻又是如此圓融。讓自己做事以柔克剛、達到人我相處的最高境界。

每周一次的上課從最基礎的動樁靜樁,推托帶領戳砸指形的練習,再套到各個招式,是養身的動作又可以變成防衛攻擊。除了靜態的練習之外也很迅速的讓我們享受到招式的變化,太極拳的輕柔的動作像是繞指柔卻能帶動全身,不會顯得枯燥無謂,也總是讓這短短的兩小時一下子就過了。

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堂課透過彭館長仔細的教學在學期末也能夠打出三十二式的雛形,能夠跟著彭館長學習、受益無窮,也讓我更有信心的學下去,感謝這一切巧妙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