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啟豪 醫師
在醫院成為指導醫師之後,也開始負責教學傳承。雖然才執業六年,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經驗,讓同學少走一些彎路。
1.病史詢問:
見實習醫師,要把病史詢問完整。住院醫師,要有鑑別診斷思維。主治醫師,每一句話都緊扣診斷和治療選擇。
2.四診合參:
實習醫師,診察要先能穩定。所以把脈和舌診的基本姿勢和體感要清楚。所以病歷紀錄的重點,不論用文字和畫圖,都要能重現當下的體感。
住院醫師,則要能掌握四診和病因病機推論的合理性,從中找到治法。主治醫師,則要掌握治療前後四診的變化,提升療效。
3.症狀鑑別診斷:
實習醫師先從症狀鑑別診斷學起。例如從咳嗽、二便、睡眠…,這些基本主訴,來分析背後的原因。住院醫師,可加入辨病思維,掌握不同疾病的動態變化。
主治醫師,則要病脈證并治,找到病因以衛教,找到誘發的病機以治療。
4.治法專一:
用藥處方思路要專一。不要開出本質互相矛盾的方藥,無法修正處方,也達不到良好的療效。一個方一個藥慢慢認識學習,才能發揮協同作用。
5.難傳之秘在劑量:
每個人的服藥反應不同,有大概的範圍,沒有絕對的量,且隨證加減。
另一層意義,在方藥的比例。診斷之後,腦中要依據心中的治法,開出相對應的方藥比例。
6.雜合百家:
中醫不分家。學習中醫不要自我設限,每位老師都有值得學習和擅長之處。
歷代中醫,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揉合當代的知識體系,不斷開展的。
7.整合醫療:
同樣的主訴或疾病,可以有不同的治法。結合針傷內的整合醫療思維,才是中醫的特色。
但我認為可以發展專病,每位中醫師都有擅長或有興趣的疾病,可以專病研究發展,開拓出某樣專精的診察或治療模式。
8.病案整理:
最後是下診後要整理醫案。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每次下診,我都會花時間整理初診、驗案和思考未改善的病歷。
只有不斷修正自己的思路,去蕪存菁,才能讓自己的療效提升。
總結
以上是今天和實習醫師分享的一些心得。最近在撰寫訓練計畫書,思考分級教學的同時,也回顧了自己的學習歷程。希望未來能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