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2021/1/10 整體藍圖的建構與治療



這個月是傷科月,報了兩個治療課程。治療的基礎,仍建構在診斷上,先建構整體的治療藍圖,以整體的勢對上為核心,而不在於局部點的改變上,此為今日研習的重點。


步態診斷

觀察力線由下往上的傳導是否能連貫,正常的腳通常能隨之旋轉,異常的腳通常較僵直。平日走路時,腳掌應朝前行走,校正身體。


望診練習

好的望診練習照片,兩腳應平行。正面可從上而下觀察,頭部由縱橫軸來決定,下巴嘴型左右不正,常由橫軸影響,下巴曲度上下,常由縱軸影響。可由脖子肌肉的拉扯,觀察腹部及內臟的張力。

右撇子,常見右前旋,嚴重時高低手(本病人喜好攀岩),右腳內垮,左腳外拱。

背面,可由下而上來觀察。常見腰薦關節問題,不要只處理局部,可能是由長程縱橫軸拉扯造成。


觸診檢查

又分為靜態(摸),和動態(搖)。

靜態摸的時候,需順著沒有阻力的軸線摸,確定軸線的走向。上端肋骨常見的阻力來自於橫軸,下端肋骨常見的阻力來自於縱軸。

動態搖的時候,可以知道是哪層肌肉、骨頭卡住。以確定身體軸線的走向,讓身體的藍圖在腦中出現。正確的勢,能依著同心圓滑移。不論前後左右上下,皆能鬆開。

一摸就要摸一個體(勢),不是摸一個點,因為很多問題的點,都是代償而來。


橫軸皮連線

此手法的重點,和指領通臂法相通。手指要直,左右對拉,手下皮滑動感及張力感要一致。


單側手皮連線

尺橈骨連線、肘線朝前(上肢正位),橫軸才能隨之對位。調橈尺骨的時候,先確認當時的勢沒有被鎖住,才開始調整。


舟狀骨和豆狀骨(下臂骨連線)

手腕這個位置,常不是局部問題,而是由其他位置拉扯造成。確立縱橫軸的方法,可以請病人在左旋右旋(橫軸)、前挺後彎(縱軸),哪個位置最鬆,就可以知道是哪一軸線的問題。要在最鬆的勢下才可以解開。


終端筋膜連線

解完終端筋膜之後,還是要左右上下搖動,使其對齊,才算完成。


引法

以兩個坐骨,做為重新排列的參考點。讓身體在一個軸線上,在對的骨架上還原。


縱軸皮連線

只能搭到腳踝上的皮,轉才有意義。下面的枕頭「轉橫」的比較好。鬆才能連貫,用力就不能連貫。


操作手法

要感受系統的張力連貫,造出一個勢使其可動。不是把參考點當成調整點,想用一個局部操作法解開。必須在鬆和對的擺位下,整體結構才能一起鬆開。

總結而言,以前學的皮筋骨手法,都是建立在整體的勢對上時,才會有效。不然,雖然局部看似鬆開,也會造成其他位置的代償,而出現問題。

以上是今天的研習重點,將之前學習手法,做更深入的解析。要能看見整體的勢,在最放鬆的狀態下來處理,才能有效地診斷和治療啦。


延伸閱讀:

1. 套棉被

2. 如何清楚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