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2011/02/25 王蘭亭太極拳第 2 堂課


拳理:

  1. 八卦五行十三勢:採、挒、肘、靠,四斜角。掤、履、擠、按,四正方。

功法:

1. 磨背功:身體走下弧移身,重心完全在一腳上,虛實分明。落胯,腳才能平貼不會浮起。虛領頂勁,身體才不會駝背。背好像要磨後面的圓弧,前方想像有個圓柱,才不會平切。

2. 捲落:由指尖捲起,挒有圓感,指要一直指向圓心。推肘、推掌根,出。

3. 踏枝:腳盪起,往前俯衝,重心完全落在前腳,起踵頂膝,落胯,後腳再墊步輕點。

4. 起踵頂膝:重心放在湧泉上,腳根微虛的感覺。腳根平貼地面,膝不過腳尖。起踵頂膝之後,膝可以過腳尖。

套路

○、預備式

1. 吸氣,兩手滾,重心在右腳,其實兩腳都在「起踵頂膝」。

2. 盪步移步,以腳尖為旋轉軸掰正。

3.以磨背功,走後弧移身到右腳。

4. 以腳根為旋轉軸,扣正。 

5. 以磨背功,走後弧移重心到中間。

一、起勢

1. 吸氣的時候,兩手漂盪起,內部的感覺為「捲起」,收到眉前。

2. 吐氣的時候,兩手下沉,內部的感覺為「落下」,收到小腹前一平拳寬,為持刀位置。

二、攬雀尾

1. 吸氣的時候,兩手略滾,身體走後弧,重心移到左腳。

2. 右腳微盪起,向3 點鐘方向踏枝,落地同時,左掌翻掌,為「攬雀尾」,重心完全在右腳。

3. 兩手約在胸前,相距小手臂寬,左手略高於右手。

4. 眼神看3 點鐘方向。

三、左掤
1. 收左腳,重心完全在右腳,往 12 點鐘方向踏枝,重心完全移到左腳。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2011/02/22 第四季第 6 堂課(半環)


宗 岳門太極拳,在內家傳承的發展上,最大的創舉之一,就是由宗長根據十三勢八卦五行方位術,定下了精確的「單掌半環」。因此,看似錯綜複雜的套路,拆開看, 只不過是正環、反環的推托帶領,再加上直線式戳砸的排列組合而已。中國武術的套路訓練模式,為何容易淪為花拳繡腿,就是忽略了正確單掌出拳的重要性。而拳 擊等類型的武術,雖然只有簡單幾個直拳、刺拳、勾拳的變化。卻因為在他們的競技模式和理論下,將本身左右單拳的練習發揮到極致,就能有好的打擊效果。

因 此,絕對不是中國武術沒辦法打擊術。而是很少人真的願意去思考,將自己的中國武術出拳模準化、精緻化。頂多只是將套路的其中一招,練個千百回。其實不精緻 的單拳,練萬招就是增加練錯的經驗一萬次。僅少數極有天份的武術家,無意中體會正確的出拳軌跡而不自知。但這樣的經驗又無法傳授下去,只能教學生,「拳打 千遍,其理自現。」。卻忘了運用在自己身上的學習經驗,若沒有整理歸納為正確的標準化理論,成功傳授的良率可能根本小於 1%,才造成中國武術彷彿代不過數人的遺憾。這就是中國武術的教學效率,出現嚴重的問題。未來如果不改善,只會喪失更多優秀的人才願意投入中國武術裡,而使得中國武術的精髓,逐漸凋零。

幸好,太極拳單掌的標準化,已在宗長的整理下完成。未來我們如果要專門進行選手的訓練,不特別強調理論的形成,其實只要專心增加這六掌法的訓練質量,再配合六掌法所帶動出來的腿步法,和摔拿的技術,就是完整的綜合格鬥技。這就是宗岳門太極拳,在現代武術教學上所具備的優勢。完全運用八卦五行十三勢方位術,形成內方外圓的太極拳。所以,在正式進入上課內容前,必須對自己的武術有更清楚的定位和認識!

課前問題:
1. 鷹捉:兩手戳形,如捉老鷹的腳,稱為鷹捉。在太極拳的套路裡面,則稱為「提手」。提手完之後,接「上勢」,就是我們練習的「上翻肘式」。擻膝拗步裡如同「貓洗臉」的手法,則稱為「鷹翻」。

上課內容:

1.     斜 角形旋轉掌法:首先,還是再複習一下斜角形旋轉掌法。本週,我們先以「帶掌」來練習。本手的帶掌,是以指尖領,然後揉掌進入後隅。當我們練習帶掌的時候, 意念上要一直讓採、挒、肘、靠依序進入斜角,但由於推不動的關係,掌雖然一直想要進後隅,身體卻會走弧避開。肘會自然揉起,進入上翻肘式,再往下砸拳。這 個地方要很注意,意念上要一直以本手的形態做為標準,不能直接將掌拉到落空點,會崩潰。
2.     外 三合:當我們掌肘一移動的時候,其實重心就已經在一腳上,而右肘會微微拉動右膝提起,如同有一條線拉著,準備進裡扣步。揉掌要進入後隅的時候,肘會自然拉 高,身體會自然騰挪。靠入斜角的時候,才可以落步。落步的同時,重心就完全換到右腳上為金雞獨立式,再往下砸。由於指會帶領腳趾進裡扣步,我們可以發現到 只要先落步再移身,就無法手與足合,就會產生崩潰。相對的,只有同時移重心換步,才能手與足合,這也是外三合的重點。

3.     揉 掌:由於推不動對方,我們就會使用帶掌揉掌,綿密的捲落纏上對方。當基本的外三合形態掌握之後,就要細部掌握沾點的感覺。我們的沾點,要保持相同的黏度, 綿密地斜纏上對方,等到取得平行疊臂之後,再往下砸。這就好像水流一樣,不會從正面對敵,而是會避正打斜,以正趨斜。當沾點的「掌法」正確,就能帶動身 法。因此,指會催肘,肘會催身,身會催步,節節貫串。只要內在能有這種感覺,其實自然就會外三合。而這樣的身體感覺,又會產生「掀起、下挫」的韻律、波 動,又稱為「如水生波」。除此之外,揉掌又會自然帶動「肘擊」。而形成上翻肘式,才會和對方貼身。

4.     領 掌:推、托、帶掌的基本形,這兩個星期已經陸續介紹,最後則是「領掌」,從後隅反環打到前隅。一般練習領掌時,最容易錯的就是掌法。手放在後隅的時候,指 的意念就要調整好指向前隅,順著環領向前隅。這個部分,可以用「四象刀」檢驗,在打擊到點的時候,接觸面應該要和四象刀「垂直」。

5.     沉 肩墜肘:出拳時一定要放鬆,保持沉肩墜肘。如果沒有收到後隅,出拳也容易聳肩。墜肘的方向,會決定攻擊的方向。所以,雖然手是一直在環裡漂盪,肘底的力線 卻是一直射向前隅攻擊點。所以,為什麼出拳能非常精準,其實是由墜肘瞄準。肘強拳就強,也是宗岳門不變的出拳定律。這樣的出拳原理,其實早在「推鐘式發 勁」就已經學習過。墜肘之後,再捲落發勁,是直線式發勁。而環拳也是墜肘之後,再揉掌發勁,看起來是走環,力線還是向前。

6.     起橫不見橫,落順(直)不見順(直): 學習連環術,會一直借用這句形意拳的口訣,因為這種砍中帶刺的概念太重要了!要記得,我們太極拳就是由槍法變成的的武術。因此,除了戳砸這種直扎的拳法, 很容易理解力線是直射向前外。任何繞環的動作,看起來是左右橫移,實際上力線是向前。看起來上下直移,實際上力線還是向前。因此,被我們的六掌法打擊到, 都要有「槍打一點(線)」的感覺。經由指領,將全身的勁,集中在一點上,完全沒有半點橫力,或是上下浮動。因此被打擊到的時候,好像會有刺入身體內的感覺。所謂「發勁如放箭」,就是指我們的勁,完全都是直線射出的意思。
7.     揉 掌:環拳的威力,來自於揉掌,來自於方圓交變。因此,我們的領掌,從後隅打到前隅,就有由方到圓再入方的變化。打擊完的時候,先練習完全出手伸直入方。這 樣才會習慣把勁完全送到前隅,而不會不小心打到東方。練習領掌的時候,如果都是屬於這種類似平戳形的掌法,可以用前墊步或是後墊步調整遠近。實際運用的時 候,也有類似上戳的領拳,和下撩陰的領拳,就會比較曲手打擊到對方。但都要記得,力量都是往前隅打進去。千萬不能把上領拳,打成力線往上的勾拳,外表幾乎 看不出來,但就練錯了。

8.     半 環:在太極拳裡,大部分都是全環的動作,如果沒有仔細講解拳理,很容易在出領拳的時候,就超過半環一點,就變成上勾拳了。再次強調,這就是我們宗岳門太極 拳,教學時把全環切成四個半環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沒有區分清楚,一輩子打出來的拳,都不屬於內家式的出拳模式。久了之後,又和拳擊類形的出拳方式混在一起 了。當然,外家的出拳法,本來就允許橫力的產生。所以,就要練肌肉來補足橫力的不足。內家出拳,完全都要在正力上,所以練的是方位的精準度。所以,內外家 的訓練思考方式,的確是完全不同而無法相容的。

9.     放 長打遠:最後一個重點,則是出拳的時候要「放長打遠」。我們太極拳的訓練,完全都是「重拳、重腿」主義。千萬不能習慣輕打、輕拍,或是習慣發短勁。我們出 拳的時候,力線是會向槍尖一樣,要以刺穿身體為目標。當然,以人類的拳,是無法打穿身體。但我們出拳的目的,除了打擊對方的脆弱部位「破體」外,更常用的 是要「破形」,讓對方穩定的結構,位移、變軟、崩壞。所以,出拳的時候,除了點要精準,更要「放長打遠」,穿透打擊點之後。所以,我們在餵打練習的時候, 要很清楚的感受到,拳打到一點時,會造成對方身體的移動。所以,愈放鬆所造成對方的移動愈多。反之,習慣出短勁,看似或是自己感覺很有力,實際上身體肌肉 的拮抗作用,已經把出拳的威力抵銷大半。

懂 得內家出拳的原理,更懂得放鬆、慢練,和打套路「一模一樣」。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結果那一點看似的威猛。而是,過程中方位的精準,和放長打遠訓練中,所 帶來連綿不絕的摔打拿踢戰技,像旋渦般不停地將敵人捲入催毀。因此,鬆柔的訓練,是為了出重拳;愈慢的訓練,是為了出精準的快拳;愈習慣長勁的訓練,反而 可以很容易轉換為吋勁出拳。反而,天天在練習吋勁,合擊時只會習慣斷開,而疏於等待和控制了。所以,太極拳精確慢練,大鬆大柔練習,才是讓武者們,通往內 家技擊之路,最有效率的方法。

課後參考文章:
1. 談半環的重要性
2. 八卦掌董海川祖師和掌拳合一的秘密
3. 太極走黏與八卦本卸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2011/02/18 王蘭亭太極拳第1堂課


拳理
1.     太極拳,為陰陽為取平行疊臂融合之拳。
2.     體會平疊不受力的感覺
3.     虛 領頂勁如西山懸磬,太極拳為懸吊式系統。氣沉丹田,才不會虛浮。正所謂「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 意」。太極拳,為圓融哲學。一即是二,二即是一,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如同寫毛筆字和鋼筆字的差別,前者走弧線,意向左先右,意向右先左,故內勁渾厚連綿 不絕。後者走直線,處處有斷續缺陷處,這就是中國武術和外國武術最大的區別。
4.     分擊、合擊:未接觸的戰鬥為分擊,接觸後的戰鬥為合擊。

--summary--
套路

○、 預備無極式
1. 站:虛領頂頸,氣沉丹田,兩眼平視,舌頂上顎,沉肩墜肘,中指貼褲縫。
2. 吸氣:重心在右腳,左腳起踵頂膝,兩手以大手臂滾,大拇指貼褲縫,左顧。手指自然放鬆向下伸直,氣達指尖。
3. 移步:左腳往左方平移盪步,高度不超過腳踝,如淌泥感。不能跨腳,亦不能磨地。盪步約一肩寬,以腳尖點地為旋轉軸掰正,重心仍在右腳。(出腿會使用,不能省略任何一個細節)。
4. 移重心:走弧移重心到左腳,右盼。
5. 扣腳:右腳以腳根為旋轉軸扣向前,重心仍在左腳。
6. 移重心:重心回到中間,兩眼平視前方。

一、 起勢
1. 吸氣兩手漂浮起到眉尖。
2. 吐氣兩手沉至小腹前距離遠一平拳寬。
3. 漂浮的弧線為C形。
4. 離身體近的時候會接近中線,離身體遠的時候會盪向隅角,以放鬆為度。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2011/02/15 第四季第5堂課(斜角旋轉形掌法)


新 春剛過,先祝福所有師兄們新年快樂。本週是連環術第二堂課,主要是介紹掌法的第四個等級「斜角旋轉形掌法」。在學習這個掌法之前,一定要對「揉掌」有更正 確的認識,才不會在過程中崩潰。此外,也必須配合「外三合」和「天圓環步」。最後,則是介紹和「天圓環步」相對應的「地方四隅步」,在做戰時就可以靈活應 用各種步法。

一、課前問題:回答師兄們上週的問題
1. 再 按:有關中開式串子術的再按,或是如封似閉,一定是「指肘逆旋」,肘由外而內走「弧圈」。如果是「指肘順旋」,仍然屬於連環術的「推掌發勁」,或是前開 式、後開式,兩者是不同的技術,要區分清楚。用技上的差別,如果肘被壓制,一定要用中開式串子術才能化解。如果只是淺層攻擊,用連環術發勁就可以。一般武 術,如果不是用深入餵勁,都只會練成順旋的技術,而練不出逆旋的串子術。而串子術又是太極拳快速出重拳最重要的技術,才要獨立為一門專業技術訓練。

2. 自 我訓練:回家自我訓練的時候,各種功法都要時常熟悉,因為練一次的感覺,和練一百次的感覺,或是練一千次的感覺,一定會有所不同的體會。從腦筋懂,到身體 懂,實際接手時用技流暢,都要下功夫。但練功的時候,不能當做體操動作,反覆操練,這樣就算練萬遍也不容易長功。練習的時候,可以分成分擊或合擊想像。順 著分擊的各種力線,運用我們所學過的各種功法,流開回擊。如果是合擊,則一定要想像一個沾點,順著對方的攻擊力線,時時保持沾黏連隨不丟頂。因此,練功的 時候一定要大鬆大柔、慢、心靜,把所有動態的動作,切割成無數個靜態動作。從每個靜態的動作裡,感覺身體有沒有放鬆;感覺正力點上的結構有沒有維持;感覺 有沒有一直在取平行疊臂;感覺是不是在每個靜止的點上,如果對方丟離脫開,可以立刻出拳反擊……。內家的修練,是由內而外,每天都要朝更鬆柔,更無缺陷、凹凸、斷續處邁進,這條路的修行,雖然漫長,卻可以感覺到自身的不斷進步而有趣。

二、課程內容

1.     連環方位:連環術的基本要素,就是前隅到後隅,後隅到前隅,方位要抓清楚,半環要分清楚。這些雖然都是很基本的要素,但練習連環術的時候,一開始最好要照鏡子。因為我們往往自以為的前隅、後隅,很有可能會偏差個一兩公分, 可能就完完全不能用了!不論是推領掌到前隅,或是帶托掌回後隅的感覺,都是「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打人如掛畫」!雖然掌法都是曲線,內在的勁線都 是如放箭般的直線射向隅角。只要抓到這種感覺,一定會在隅角上。所以就不用執著於隅角的位置的左右高低,或是曲線弧度大小。

2.     揉 掌:推托帶領的連結,在於揉掌,或著是說「方圓交變」。當我們身體完全放鬆的時候,一定是呈現「渾圓樁」。因此,百家武術的第一個樁法,就是渾圓樁。但渾 圓樁只是定義出肘距離的極限,超過渾圓樁的拳法,對於內家武術就是敗形。所以,內家武術,「禁止」把兩手放在腰間。對於引落術而言,經由「滾鑽」來入方, 伸直和對方取平行疊臂。對於連環術而言,經由「揉掌」來入方,經由曲手來和對方取平行疊臂。揉掌的特色,就是經由方圓交變,肘會產生約15公分的位移。我們就經用揉掌的威力,一方面將全身的內勁源源不絕的傳導用勁,一方面經由方圓交變產生強大的「剪力」和「碾磨力」。所謂的「掰掰掌」,就是典形只有方方轉動,所以內勁會斷在中間,「禁止」使用。

3.     沉 肩墜肘:練習連環術的時候,第一個要注意的是正確的方位,第二個是要揉掌,第三個要注意的還是不斷強調的「沉肩墜肘」。回去照鏡子練習的時候,要注意推托 帶領揉掌時,肩絕對要完全放鬆不能聳起。如果還是會聳起,要回去把「沉肩」的功法好好練習,盡快鬆開肩,不然會對往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妨礙。墜肘的感覺,就 是肘在任何位置,都好像有一條力線射向前隅。所以,築基功的推鐘式發勁,就已經說明一定要墜肘之後才能捲落出,這樣內勁才會源源不絕傳導出來。所謂,肘強 拳就強,基座穩,只要放鬆,內勁自然湧出。內家強調過程中的鬆鎖定,墜肘再出拳,內勁自然湧出。外家強調接觸點的極大威力,因此用肌肉力緊鎖定,拳肘同 出。兩者出拳方式,完全相反,學習者要仔細辨別。

4.     避 正打斜補位反擒拿:學習完第二等級揉掌之後,我們用「托掌」來說明第三等級避正打斜。重點在於採、挒、肘,依序揉入斜角,和對方取平行疊臂,補位成三角形 陷阱,自然可以反擒拿。我們可以發現到,只要沒有回到後隅,或是超過後隅,就是「亂逃」,自己幫對方「別翅」,這是「方位」的重要性。第二個則是經由揉 掌,我們可以帶動採挒肘進斜角,更快和對方取平疊,這是「揉掌」的重要性。第三個,則是如果沒有沉肩墜肘,就會在回後隅的過程中「崩潰」,這就是「沉肩墜 肘」的重要性!

5.     斜 角旋轉形掌法:第四等級的斜角旋轉形掌法,就是經由揉掌,讓採、挒、肘、靠,依序揉入斜角,由掌法帶動身體走弧避正打斜,再帶動步法走環步,滔滔不絕旋 轉。我們以「推掌」練習,可以發現到,當「靠入斜角」的時候,手推不動對方,身體被一直帶動旋轉走後弧,此時就會完全避開對方的攻擊線,取得平行。這時 候,因為「肘與膝合」,肘會帶動膝走「外擺步」,落步的同時,就要移重心形成金雞獨立式,破壞環步。繼續推掌到前隅,將對方開翅,並脫身換影移到對方身 後。結束時還要檢查,「手與足合」,代表沒有先落步再移身。還有「肩與跨合」,落空點肩隅為直角,掌在前隅。

6.     龍 形虎形:採、挒、肘、靠進斜角的時候,會產生兩種身形的變化,一種是虎形,一種是龍形。當我們身體繼續走下弧旋轉,就會形成虎形,會和對方貼身,「見肉分 槍、貼竿深入」,這是合擊的身形,適合近身使用摔拿短打膝貫。如果身體變成上弧旋轉為龍形,甚至會帶動退步,拉開雙方的距離,適合使用分擊踢打的技術。用 技的時候,盡量採用貼身作戰,有利於太極拳貼身短打的戰技發揮。所以練習的時候,盡量使用虎形和對方貼身的技術。要記得「貼身是最重要的防禦術」!

7.     天 圓步:移步的時候,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外三合,其實只要推的軌跡正確,就可以帶動正確的身法步法。其中,斜角旋轉形轉法,要配合「扣擺盤旋步」,又稱為 「環步」,又稱為「天圓步」。例如推掌領掌是配合外擺步,帶掌托掌是配合裡扣步。我們練功的時候,像是「平行步」,都是移完重心再換步。但用技的時候,則 要符合「天圓步」的概念,扣擺盤旋步都是在空中完成,落步的同時,就要立刻移重心形成金雞獨立式。這是因為,如果環步一踏在地上,手法、身體就會僵化而無 法外三合,就會出現敗形和漏洞!因此,所有的環步,都只能在合擊使用,因為手法控制著對方,兩腳交錯時才不會被對方找到縫隙攻擊。

8.     地 方步:相對的,在地上移動的模式,則是採用墊步,又稱為方步。我們的功法,則是練習「四隅步」。學習往左前、右前、左後、右後,四個隅角前墊步或後墊步移 動。前墊步的注意事項,就是使用踏枝法移身,重心完全移到前腳,後腳輕點,約與肩同寬,但重心還在前腳。後墊步,也是使用踏枝法後移身,前腳輕點,約與肩 同寬。步形採用丁字步,而不是 L 步,L 步的轉身範圍會受限。此外,前移步的時候,前腳在前,後移步的時候,後腳在後,不能交錯。地方步,主要是在「分擊」使用,步法絕不交錯,和天圓步對照,為太極拳兩大步法體系。

9.     步 法黏人:分擊時,我們的手法可以用「鷹翻形」或是「鷹捉形」定勢。身法微側,腰隙對敵。步法為丁字步,左腳在前,右手在後。進步的時候,吸氣下沉,步法盪 出,以腳趾尖領追蹤敵人。然後踏枝前墊步,後腳輕點,重心在前腳。如果要出拳,再騰挪起出戳砸拳,重心完全在前腳出拳。如果要繼續往前追蹤,同樣吸氣下 沉,重心回到後腳,前腳盪出,繼續追蹤黏住敵人。退後的時候,則同樣是吸氣下沉,後踏枝墊步,前腳輕點,重心回到後腳。虛實隨時分明,以利於出腿步法。因 此,我們太極拳在做戰的時候,就會有進退顧盼定,五行的腿步法變化,還會有起落浮沉,順敵勢不斷在變化。

以上是本週的上課重點,有合擊、分擊,掌法的四個等級,天圓地方步等等。相信大家會對於技擊的概念更為清楚,以利於演武比賽的準備,務必多多體會練習啦^^

課後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