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


太極拳的特色,是從雙方的黏著狀態,開啟整個武術的發展。

太極拳論裡,敵我雙方的沾點,是用「陰陽」來描述。如果雙方沾點剛好互相融合,就是陰陽相濟,就形成太極的狀態。此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老師以前常這樣比喻:如果橘子和水是陰和陽,橘子果汁就是太極^^  



在實際運用上,則用「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用走黏來描述雙方接觸時的變化。

當雙方一接觸的時候,我們以「平行疊臂」為分界點,就像是太極圖中間的S形。只要角度稍微一偏,就勢必會有一方是順勢,一方是背勢。

當我是「背」勢的時候,我的沾點,絕對不能停留在同一個點上。必須經由「滾鑽爭裹」之纏法,不斷轉換沾點。這種感覺,就像是沾點在「逃跑」一樣,所以稱為「走」。

反之,當我是「順」勢的時候,雖然對方的沾點不斷想逃跑,我也同樣用「滾鑽爭裹」之纏法,使他背勢的點永遠都被控制而無法脫開。這種感覺,就好像綑仙繩一樣困住對方,所以稱之為「黏」。



我們會發現到,不論是走或黏,使用的同樣都是「纏法」技術。所以才會形成:「黏即是走,走即是黏。」

門內太極拳的根基是「捲落法」,而各種上下、左右、前後、正反、大小螺旋的捲落法,就是「纏法」。





所以,要懂得太極拳的技術內涵,一定要徹底掌握各種纏法技術,將大纏逐漸練至小纏,最後練到指尖纏。

大纏的訓練重點在摔技,小纏的訓練重點在於腿步法和出拳。這樣就可以練出摔打拿化踢合一的太極拳!

最後,附上宗長所講解的纏法,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