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如何正確面對短刀攻擊?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空手面對刀刃攻擊,盡速地逃跑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你會問說,很多武術不是都有看似很厲害的奪刀術嗎?像是以下這些影片?


影片一:這部的奪刀法,強調接手瞬間的拍位。一定要剛好在對方小手臂上接手,才有可能施技成功。觀念上較正確,比直接想奪刀容易成功。不過如果是隨機出刀,還是有難度。

很遺憾,現實是殘酷的,空手要和刀刃搏鬥,除非對方都像是影片中套好招的對象。面對突發的狀況,在你反應時間不夠時,有人拿著刀想致你於死地,任何人都是九死難生。例如以下這些影片:


影片二:比較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大致上很快會進入貼身纏鬥,甚至會打到地上去。就算自己身上有武器,連拿出來的時間都沒有。因此,空手想要奪刀,非常危險!


影片三:在近距離的攻擊裡,刀子比槍還具有殺傷力。所以,在危急時刻的時候,盡量離開刀子的攻擊範圍才正確。非到必要時刻,不要想用徒手奪刀。

所以我必須開宗明義,把最重要的概念和大家說清楚,才不會讓大家因為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讓自己陷入更危險的情境中。

那學習武術對我們仍然有幫助嗎?當然是有的。如果你有正確的對刀技術,在空手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從不到 1%的存活率,有機會提升到一成左右。若你很幸運,有足夠的時間和距離反應,懂得運用身上的背包或雨傘,或是隨手可得的好折凳...XD 當成基本的盾牌和武器。那你的存活率,應該可以大幅提升到五成以上。這就是拿東西防禦和空手防禦的天壤之別!

對於冷兵器發展到極致的中國武術,早就知道這個基本道理。我們人在空手面對武器的時候,幾乎毫無勝算。反之,如果身上有兵器的時候,要以寡擊眾,相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在兵器對兵器的時候,技術高的通常可以佔上風。




這就是為什麼古代人,幾乎都會隨身攜帶兵器,作為防身之用的道理。而不論何種中國武術,幾乎都會勤練兵器。外國人常認為我們的武術像是花拳繡腿,看起來很多花招。實際上很多動作,都是為了拿兵器而設計的。大家都知道止「戈」為武,就告訴我們古代武術面對的預設環境,就是各種冷兵器攻擊。




那學習拳有什麼用?學習拳就是為了使用兵器而生,兵器是手的延伸,學習太極拳的技術和使用兵器的原理完全相同。這是中國武術的特色,也是一般競賽式的武術,所難以匹敵之處。我們太極拳的戳砸,拿起短刀自然就可以轉變為刺擊。我們教捲落法,就是在用刀的時候,可以懂得「砍中帶刺」。學習太極拳,為什麼那麼要求「方位」?因為我們知道,面對武器的攻擊,偏差一釐米,就是生死之別。




但回到最初的預設狀態,如果我們要空手面對短刀的時候怎麼辦呢?還是要想辦法「走為上策」。關鍵點在於,身體絕對不能正面對敵, 必須盡快轉到側身避開對方的刀尖。逃跑的路線,則要盡量移動到對方「持刀手」的「外門」。跑得掉就盡可能的從「外門」遠離,跑不掉就盡可能從「外門」貼近。記住我們處理的對象是「人」,而不僅是「刀」。盡可能地避開對手持刀的有效攻擊範圍,爭取任何逃跑或反擊的空間,才是增加自己存活機會的最好方法。

總而言之,正確面對短刀攻擊的態度。第一,快點逃跑。第二,若身邊有任何東西可使用,且時間來得及,務必拿來防身。最後,無處可逃,又赤手空拳,才是將所學的各種武術技巧,和對方決一死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