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2010/10/26 教學記錄(第三季第3堂課)


首先,上課的一開始, 問到刀劍的握法。右手握在刀環處,為刀的重心。左手握在刀尖,以掌肉包圍。不僅能連結內勁線,戳砸的時候,刀不會從手中滑出。

龍形的部分,可以經由滾鑽爭裹導勁,形成滾鑽爭「翻」。簡單說,爭的部分就是所謂的「墜肘」。爭裹的部分,爭的力線向前,裹的力線向後對拉。爭翻的部分,爭的力線向後,翻的力線向前。

而「墜肘」的前提,在於「沉肩」!兩者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肩膀一定要完全鬆開。我們可以發現到,不論是裹形還是翻形,肩能沉,對於正面力或是斜角力,都能自然將力量傳到背後。反之,只要一聳肩,力量就會吃到肩膀。

解 決聳肩的方法,除了基本的雙抱掌樁。重點還是在於,滾鑽入方的正確性。滾要用啟動點啟動,才不會用力。鑽的時候往斜下鑽,同時可以幫忙沉肩。拉肘貼耳的時 候,必須滾鑽至極限自然會收手。如果是主動拉起,仍然會聳肩。此外,沒有入方,拉起來就會開肩。所以,放鬆就會沉肩是錯的。沒有經過正確路徑導引的訓練, 一受到外力,就還是聳肩。

裹形和翻形的部分,也都必須符合「涵胸拔背」。涵胸,是指能包涵萬物的感覺。涵胸自然就會拔背,而不是挺胸或是駝背。同樣的,當力量往我們身體推過來的時候,如果擠迫到身體之上,就無法涵胸拔背。

為了練習身體在各種狀態下,都能放鬆達成「涵胸拔背」。才會經由「渾圓樁」的澎漲練習,和「猴形樁」的蓄縮練習。甚至是「龍虎交變」的轉換,讓身體在各種形態之下,都能放鬆,都能「涵胸拔背」,而不會讓力量吃在身上。

在腿步法方面,氣沉丹田,才會形成「落跨扭步掰膝抓地牢」。同樣地,身體是蓄縮,可是卻不能受制、輕浮。此外,圓襠、起踵頂膝也很重要,才能身體的各個部分,形成「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外圓內方」的太極體。

在 用技八律的部分,首先是「移位挫掀」。其實最主要是經由滾鑽爭裹,來帶動身體移位,移重心至一腳。太極拳務必是虛實分明,勢架的轉換,都由金雞獨立來連 結。原因就在於,單腳旋轉容易,而且手不會受制。雙腳的旋轉有限,手被壓制的時候,會影響到身體。所以務必經由,挫掀帶動移位,習慣於避開對方的主攻擊 線,同時取得自己良好的攻擊形。

第二個部分,則是「三式一線」。原則上是「引、落、出」在一條線上,或是「左式、右式、前式」在一條線上。經過這樣的練習,攻守就會薄如一線,不容易受制於對方,而自己卻很容易從對方的內外門進攻。接下來的部分,請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