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2008/11/29 Lesson 1



推托帶領、沉肩墜肘、五弓大展、平行步

經過了最近的教學經驗,我決定把以前的上課筆記,結合現在的教學心得,重新整合出完整的太極拳理論和技術介紹文章。除了提供給學生們複習的筆記,也讓太極拳的同好們,一起來了解宗岳門太極拳的豊富內涵。以下分別整理重點之:

1. 太極拳是方位拳:我們的門派是「宗岳門分合太極拳」,也就是完全依照祖師「王宗岳」,所留下來的太極拳論,所建構出來的完整太極拳系統。其中提到太極拳完全是由「十三勢」所構成,十三勢即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掤、捋、擠、按」,為四正方身法;「採、挒、肘、靠」,為四斜隅手法;「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為五種腿步法。因此什麼是太極拳?合於十三勢方位原則的就是太極拳! 


2. 四斜隅手法:學武術,最重要就是學習手法,太極拳的手法在武術中,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了,只有四種手法,「推、托、帶、領」。當然,太極拳優異之處,在於手法的定位相當精確,一定要符合拳論定義的方位技術。十三勢裡提到,「採(手掌)、挒(手臂)、肘、靠(肩背),四斜隅也」,意思是手法一定要打在斜角。當我們把兩隻手往前伸直,手和身體呈垂直,就會和身體形成長方形,此時四個角就是指左肩、右肩、左手掌、右手掌的地方。我們出拳的方位,一定要從後隅打到前隅,或從前隅收回後隅。例如右手一定要從左肩後隅的地方,打到前隅右手掌;左手恰好相反,要從右肩,打到左手掌伸出時的位置。

當我們從左後隅,往上前打到右前隅,稱為「推」;從右前隅,往下收回到左後隅稱為「托」;從右前隅往上後回到左後隅,稱為「帶」;從左後隅往下前到右前隅,稱為「領」。我們會發現,在四手法行進間,會自然形成在斜面上的環,「推托」是順時針的環,「帶領」則是逆時針的環。這個環位,就是太極拳手法的運行軌跡,必須要練到精準無誤。當然更詳細的軌跡,會愈來愈深入,初學者只要習慣出手打到斜隅,手和身體呈垂直不開肩就行了。

3. 沉肩墜肘:對方位技術有初步的認識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先調整身體的結構,第一步是要練習「沉肩墜肘」。練習沉肩,並不是肩膀自然放鬆就可以,而是要調整成接近「斜平面」。練習方法,就是肩膀略內合,兩手掌相對,肘要想像有條線的力量往下拉。切記不能駝背,還有肘不能往後拉。檢驗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摸摸看肩膀是不是平滑無阻。沉肩墜肘其實是屬於人體可行性動作,不要想得太難,方法正確的話,請老師幫你調整,大概幾分鐘就練會了。一開始覺得有點酸是正確的現象,因為肩膀的筋尚未拉開,多練練讓身體記住這個形,打拳時自然放鬆就能做到沉肩墜肘了。

 4. 五弓大展:沉肩墜肘後,一手維持住沉肩,往前伸出,略曲。另一手自然放下,也是略曲。步法則為弓步,兩膝略往前上頂,方向和腳尖相同,但不能過腳尖,然後身體要略為往內收。整體來說,兩手、兩腳、身體,就是身體的五大弓。五弓大展,就是四肢往外拉,身體則是往內收,身體自然就會調整出一種結構力。如果正確的話,可以抵抗正面很強的力量,而不需要花費身體的力氣。

 5. 平行步:俗謂「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一個步法,勝過千千百百的手法,可以想見步法的重要性。平行步就是一個很基本也很重要的步法,初學者掌握好之後,可以讓功力大大增加。動作的步驟如下:首先站一個馬步,一腳先往後旋,再由腳尖領身,旋轉畫弧擺出,和另一腳呈反向平行。移重心至前腳後,再讓後腳畫弧扣出,又回到平行馬步的狀態,之後就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平行步的主要用法,就是在閃戰時能夠很快地侵入對方,做各種攻守變化。除此之外,可以同時訓練開跨、腳的支撐力、平衡感等等。

以上是我當初第一堂上課時,就學到的東西。練習至今,這些動作雖然早已化為無形,卻發現也是最根本的技術。對初學者而言,如果能天天花一點時間在這些基本功上,對以後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俗謂「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這五大觀念和功法學的好,勝過打千千百百的拳架套路。太極拳並不難學,學習過程中,絲毫沒有什麼想像的東西,每個精密的技術都有標準操作動作。但對一般人來說,沒有這些技術可以練習,就很容易用意念去導引一切,最常見的就變成是養生氣功操了。因此,掌握好這些技術,就是學習太極拳的第一步,其實並不難,比起花時間在記拳架上,這樣不僅省時,也是最札實的學習方法。

希望有一天,太極拳的原貌,能在大家的眼前呈現。當大家聽到太極拳的時候,不再只是養生操、老人拳,而是能結合防身、健身,並擁有高妙的哲學意涵,達到身心靈合而為一的藝術,則吾心願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