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06年11月8日 星期三

2006/11/08 八卦掌練習要點


(一)心理:靈靜

清心止念 沉氣凝神

抱元守一 執中致和

(二)姿勢:鬆沉

持身中正 安定自心

氣沉丹田 週身放鬆

(三)動作:輕靈

意動氣動 氣動身從

勻整鬆柔 一動全動

(四)功效:神妙

自體舒泰 血氣暢通

身心並練 道技兼修

時於七十年六月二十四日 吳錦園題
--------------------------------------------------------------------------------------------------------

這篇練習要點,是老師的老師記下來的~~
當初據說被藏起來,近幾年才被拿出來。
整篇文章的要義,就是「鬆柔」二字。

老師曾經和他的師兄強調鬆柔的重要性,
不過,真正願意大鬆大柔的人已經很少了,
總會加入一點「硬勁」,說是要剛柔並勁。
實際上,只要加入一點剛勁,
拳法的內涵就會產生質變,
結果就像現在這樣,都快失傳了。

直到這篇文章出現,老師的師兄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真的就是要「鬆柔」!
學武術就是這樣,最重要的其實是一個觀念,
一走偏,可能就是人生數十個寒暑,
那就令人不勝唏噓了

2006年8月30日 星期三

2006/08/30 太極拳的第二堂課


經過第一堂課的介紹後,基本上已經知道了太極拳的出拳定位,推托帶領的基本概念和練習,沉肩墜肘的重要性,還有讓身體開弓和學習捲落法。接下來就要由捲落法的練習,進入「推」掌的部分。在這一堂課,會介紹推掌的詳細動作,以及學會簡單的發勁,來檢驗動作的正確性。

1.
推掌:所謂的推掌,就是右手由左後隅打到右前隅,或著是左手由右後隅打到左前隅的動作。第一階段的練習,只要習慣打的角度正確,最後的時候手和胸呈90度不開肩即可。第二階段的練習,就要讓肘部貼臉,然後再以捲落法下降。第三階段的練習,則可以試著打到右側方,定式的要求是「正看是側,側看是正」。第四階段的練習,就要學會從底下起手的方法,重點在於滾肘翻掌,然後貼著身體上來,再推出。第五階段的練習,要學會「滾、鑽、爭、裹」至左側,然後再發至右側方。推掌的精要,必須結合最近學的觀念「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任何時刻都是「正」力推出。

2.
走弧:轉身移重心的時,要走曲線,不能直來直往,這就是走弧的基本概念。這樣在發勁時,身體就不會衝出去,達到自然煞車的效果。另外,如果有人向自己的身體推過來,利用走弧的技術,也可以用身體走弧化解。

3.
發勁和餵勁:發勁的強弱秘訣,在於身體可以順利發出,不用怕不穩而煞車抵消掉力量。學習「推」掌的發勁,可以先從正方發至右方開始,基本上只要掌握正力的概念,以及走弧的技術,就可以輕鬆將對方發出。餵勁則是訓練時很重要的一環,師兄們在對練或著是老師在教學時,都是用餵勁的方式,讓學習者能夠確實掌握到技術。更重要的是,餵勁的好壞,對學習者的影響相當大。每一個動作,都有不同的餵勁方式,餵勁愈好的人,代表對動作比較了解熟悉,對勁的掌握度較好,教學的成果自然也會不錯。通常餵勁有分「身餵」和「手餵」,視各個動作的要求做變化。

4.
平行步:俗謂教一個步法,勝過千千百百的手法,可以想見步法的重要性。平行步就是一個很基本也很重要的步法,初學者掌握好之後,可以讓功力大大增加。動作的步驟如下:首先站一個馬步,一腳先往後再由腳尖旋轉畫弧擺出,和另一腳呈反向平行。移重心至前腳後,再讓後腳畫弧扣出,又回到平行馬步的狀態,之後就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平行步的主要用法,就是在閃戰時能夠很快地侵入對方,做各種攻守變化。除此之外,可以同時訓練開跨、腳的支撐力、平衡感等等。

~~ 以上是第二階段上課的學習內容,基本上就是要練會推掌,藉此調整手法。然後知道走弧的身法概念,將其運用在發勁上。最後則是練習閃戰時所常用的平行步法。經過太極拳基本的「手法」、「身法」、「步法」訓練後,就可以進入下個階段,「引落合出」的課程了。

2006年5月12日 星期五

2006/05/12 太極拳的第一堂課


因為我之前整理的心得筆記,是從101日開始。最初兩個月的心得,雖然沒有記錄下來,但卻很重要。我最近常常在思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像老師那樣讓別人輕易入門。要做到的這一點,就要讓教學的方法,有次序和系統地將觀念和技術,傳達給別人。因此我把前兩個月上課的精華,整理成幾堂課,以後如果要教學,就可以照這個進度了。以下分別按照學習次序整理之。

1. 太極拳是方位拳:我們的門派是「宗岳門分合太極拳」,也就是完全依照祖師「王宗岳」,所留下來的太極拳論,所建構出來的完整太極拳系統。其中提到太極拳完全是由「十三勢」所構成,十三勢即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掤、捋、擠、按」,為四正方身法;「採、挒、肘、靠」,為四斜隅手法;「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為五種腿步法。因此什麼是太極拳?合於十三勢方位原則的就是太極拳!

2. 四斜隅手法:學武術,最重要就是學習手法,太極拳的手法在武術中,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了,只有四種手法,「推、托、帶、領」。當然,太極拳優異之處,在於手法的定位相當精確,一定要符合拳論定義的方位技術。十三勢裡提到,「採(手掌)、挒(手臂)、肘、靠(肩背),四斜隅也」,意思是手法一定要打在斜角。當我們把兩隻手往前伸直,手和身體呈垂直,就會和身體形成長方形,此時四個角就是指左肩、右肩、左手掌、右手掌的地方。我們出拳的方位,一定要從後隅打到前隅,例如右手一定要從左肩後隅的地方,打到前隅右手掌;左手恰好相反,要從右肩,打到左手掌伸出時的位置。

當我們從左後隅,往上前打到右前隅,稱為「推」;從右前隅,往下收回到左後隅稱為「托」;從左後隅往下前到右前隅,稱為「帶」;從右前隅往上後回到左後隅,稱為「領」。我們會發現,在四手法行進間,會自然形成在斜面上的環,「推托」是順時針的環,「帶領」則是逆時針的環。這個環位,就是太極拳手法的運行軌跡,必須要練到精準無誤。當然更詳細的軌跡,會愈來愈深入,初學者只要習慣出手打到斜隅,手和身體呈垂直不開肩就行了。

3. 沉肩墜肘:對方位技術有初步的認識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先調整身體的結構,第一步是要練習「沉肩墜肘」。練習沉肩,並不是肩膀自然放鬆就可以,而是要調整成接近「斜平面」。練習方法,就是肩膀略內合,兩手掌相對,肘要想像有條線的力量往下拉。切記不能駝背,還有肘不能往後拉。檢驗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摸摸看肩膀是不是平滑無阻。沉肩墜肘其實是屬於人體可行性動作,不要想得太難,方法正確的話,請老師幫你調整,大概幾分鐘就練會了。一開始覺得有點酸是正確的現象,因為肩膀的筋尚未拉開,多練練讓身體記住這個形,打拳時自然放鬆就能做到沉肩墜肘了。


4. 五弓大展:沉肩墜肘後,一手維持住沉肩,往前伸出,略曲。另一手自然放下,也是略曲。步法則為弓步,兩膝略往前上頂,方向和腳尖相同,但不能過腳尖,然後身體要略為往內收。整體來說,兩手、兩腳、身體,就是身體的五大弓。五弓大展,就是四肢往外拉,身體則是往內收,身體自然就會調整出一種結構力。如果正確的話,可以抵抗正面很強的力量,而不需要花費身體的力氣。

5. 捲落法:捲落法在太極拳裡面,是很重要的技術,幾乎無所不在。基本上的概念,就是手往前伸時,要由肘一點一點落下,直到手指。那種感覺想像要和別人黏住,而不是去拍擊對方。精細的練習方法,手先輕鬆放下,略為沉肩,手自然會以下勢起手的方式抬起,往上捲到頭後面,再往前伸,記得要一點一點落下。如果要更精確點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可以用木刀來練習。這個動作,和拿刀起手和出刀的模式完全一樣。首先,拿起刀捲到頭後,再往前一點點發出。如果正確的話,你會發現刀子看起來好像是往下砍,其實是往前刺,毫無下墜力。這就是太極拳發力原理,由於捲落的關係,所有拳都是往前的正力,使得拳法和槍法最後能夠相通。除此之外,利用捲落法,從對方的手一點一點落到他的肘的地方,再順勢往下一沉肩,身體同時往下坐,就能把對方往下制服。

以上是我當初第一堂上課時,就學到的東西。練習至今,這些動作雖然早已化為無形,卻發現也是最根本的技術。對初學者而言,如果能天天花一點時間在這些基本功上,對以後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俗謂「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這五大觀念和功法學的好,勝過打千千百百的拳架套路。太極拳並不難學,學習過程中,絲毫沒有什麼想像的東西,每個精密的技術都有標準操作動作。但對一般人來說,沒有這些技術可以練習,就很容易用意念去導引一切,最常見的就變成是養生氣功操了。因此,掌握好這些技術,就是學習太極拳的第一步,其實並不難,比起花時間在記拳架上,這樣不僅省時,也是最札實的學習方法。

希望有一天,太極拳的原貌,能在大家的眼前呈現。當大家聽到太極拳的時候,不再會覺得只是養生拳、氣功操,而是能夠和跆拳、空手、柔道、合氣道、泰拳、拳擊、摔角、巴西柔術、中國散打...等,相與抗衡的綜合格鬥技時,則吾心願已足矣^^